为了实地了解基层医疗情况,加深对分级诊疗积极性、发展性与可行性的理解,发掘互联网医疗在健康产业中的可能性,7月8~14日,由教育处副处长余奇志和班主任刘亚军老师带队,北大医院教育处组织2013级八年制学生赴贵州贵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
身体力行,贴近基层
7月8日下午,师生一行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抵达贵阳,虽正值盛夏,贵阳却是烟景蒙蒙,林木葱葱,一派黔山积翠的清凉景象。清朗疏爽的天气让同学们一洗周身的疲倦,迅速地抖擞精神投入到实践工作中。
在七天的社会实践中,师生们多次至贵阳六院、贵阳303医院进行问卷调研。虽然得到了院方的热情支持与帮助,但实际调研过程却并不如预期般顺利。除了患者积极性与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还存在着语言不通、观念相异等种种障碍。尽管困难重重,但同学们在磕磕绊绊中逐步摸索,一点点调整思路和措辞,耐心解释,细心说明,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所有调研任务。在调研过程中,大家发现,基层医院的患者,特别是家庭条件不是非常富足的农民与外地农民工,对医疗政策鲜有了解,甚至无法理解诸如“分级诊疗”、“医疗资源配置”、“双向转诊”等概念,他们都殷切地期望国家及政府能够把人力、物力、资金等用到实处,真正实现惠及人民的目标。在他们看来,能够切实地改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开拓思维,积极求索
随着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模式的推行、“医联体”的应运而生,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共享逐渐开始发挥其在医疗中的作用。为了加深对互联网医疗的认识,探索移动医疗在健康产业中的可能性,同学们在朗玛信息及其所属子公司——39互联网医院开展了数日的见习活动。
通过参观远程会诊、远程查房与医生助理的工作,同学们对39互联网医院的运作方式和基本流程大致有了初步的了解。39互联网医院通过网络平台将地方基层医院与北上广大医院联系起来,协助大医院的专家指导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工作,同时,网络平台上的患者也可自行与签约临床医生连线发起远程诊疗。这些远程服务不仅有利于民众,使其足不出户即可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对构建“基层首诊-上级次诊”的模式也大有裨益,极大地节省了患者自行就医所耗费的物力与财力。
初步的参观使大家对医疗数据共享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产物研发部的见习则锻炼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与远虑思维。无论是头脑风暴中的信息博弈与思维碰撞,界面设计中所涉及的用户关怀,还是产业流程中精巧而富于逻辑的设计思路,都令人耳目一新。同学们认识到,将想法付诸实践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用户的简单操作是基于幕后人员的大量工作而实现的,发展互联网医疗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产物构想需结合临床实践才能行之有效。
研讨交流,思维碰撞
经历了一周的实地考察调研后,暑期社会实践也进入了尾声。为实时分享实践见闻,推动同学们的交流与思维碰撞,师生们于7月14日在朗玛信息总部举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分级诊疗研讨会,贵州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调研员孙万黔、北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晓伟、教育处副处长余奇志、班主任刘亚军、贵阳朗玛信息总裁王健及贵阳叁玖互联网医疗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成林参加了会议。
无论是孙书记的侃侃而谈,王健总裁的对答如流还是庞总经理的妙语连珠,都让同学们对医改政策、基层医疗改革方向、移动医疗新生态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而同学们的踊跃发言则生动展示了此次实践带给大家的收获,使得整个会场氛围空前高涨起来。研讨会不仅仅是实践内容的交流,也是大家互商互论、碰撞思维、深入思考的一次机会。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荼进展的当下,这次社会实践给了同学们一个看向京外、看向基层的机会,使大家有了实地体验。通过此次实践,同学们认识到基层医疗仍然有诸多困难,要想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必须结合实际、结合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也需要医务工作者积极思考,乐于并善于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开拓进取而非踟蹰不前。正如孙晓伟书记所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不拓宽思路,拘于保守,那就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2013级临床1班、教育处)
下一篇: 厚积薄发,助力临床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