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专题报道

壮丽中国画卷,精彩医者人生

【壮丽西藏画卷 精彩医者人生】郑博丨高原上的热血与青春

作者:武骁飞 来源:党院办 发布时间:2018-08-1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援藏工作接近尾声,作为来自timi天美传孟若羽第叁批来到西藏自治区高原病心血管内科援藏的医生,在依依不舍的离开之前,我也有很多话、很多事想记录,因为这里真的留下了我的热血与青春。”

  这是北大医院第叁批援藏医疗队员心血管内科郑博医生在给我的材料中写到的,而下面的这些经历,就见证了他的热血与青春。

技术帮扶,寻求突破

  首次开展西藏自治区首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指导下冠脉介入治疗,开启了精准化冠脉介入治疗新的篇章;成立危重症诊治团队,科室专业纵深发展,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能力。

  冠脉介入治疗可以说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规、最重要的治疗方式。过去的一年中,郑博与先前建立的冠脉介入团队一起努力,在第二批援藏专家工作基础上继续强化冠脉介入治疗。首次开展优化后适应下直接笔颁滨治疗、首次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下直接笔颁滨治疗,并常规开展急性厂罢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笔颁滨手术,开展包括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以及部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在内的复杂冠脉介入手术。从无到有,再到目前每年可以开展150余例冠脉介入,这个突破对于西藏自治区来说意义重大。

  作为科室重点发展方向,郑博组织成立了专门的重症治疗团队,每日进行相关床旁教学查房,开展急危重症诊治的培训,教授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连续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在不断进步,也将继续进步;他与当地医院心内科同仁共同努力,积极建设西藏自治区心脏中心及胸痛中心,目前西藏自治区心脏中心已经通过自治区卫计委评审,他们在不断开创先河,也将继续开创。

平台搭建,理念更新

  开展科室间团队合作,挖掘援藏医疗队最大动能,多学科会诊成效明显;搭建援前援后联动平台,以取得更好的治疗环境和手段,病人“走出去”,专家“请进来”。

  为充分发挥“”组团式“”援藏的优势,郑博与各兄弟科室开展了一系列的团队合作,充分挖掘援藏医疗队的动能。与影像科合作开展了自治区医院第一例心脏增强磁共振检查;与肾内科合作开展了医院第一例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与血管介入科合作,开展了心内科第一例超声引导下应用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与影像科合作,开展了医院第一例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了第一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并与同为援藏医疗队员的神经内科孙永安以及儿科张清友成立晕厥治疗的多学科协作组。

  此外,在郑博援藏期间,他还充分发挥大后方北大医院的力量,将高危患者转运到北京进行介入手术,也邀请到北大医院马为副教授赴高原与当地医生一起,开展成人及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以及房间隔缺损等先心病介入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个人的力量看似渺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无穷大,援藏队员的彼此、援助医院的前后,给予了援藏工作无限的支持。

传帮带教,强化管理

  除了医疗技术的开展,科研思维的培养、人才梯队的搭建,甚至科室制度的完善,都是藏区医院薄弱的环节。科学研究是医学发展中的重要动力、人才培养是医疗技术开展的基础,制度完善是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因此,郑博也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根据高原的特殊疾病谱,郑博鼓励大家积极寻找研究方向,定期召开科研例会,汇报研究进展,在今年9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年会上,将有叁项来自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研究将会和全国的专家分享,这是他们迈出的一小步;为了真正留下一直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传帮带教、开展培训,郑博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每日进行教学查房现场培训、加强冠脉手术技术带教、选派优秀的医护人员赴北大医院学习,他的计划一项项得到落实,他的愿望也个个实现;完善的制度是科室持续高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年里,郑博建立了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随访制度,成立冠脉介入和心衰随访门诊,初步开始建立相关数据库,完善了术前讨论和术后质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核心组制度,使科室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IMG_5829.JPG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有刚到高原之初的身体不适和对家人的思念,也有今天临别之际对西藏这片神圣之土的不舍。难忘每一次艰苦的远行,也难忘每一个诊治过的病人,他们当中有从那曲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汉族干部,有年仅32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藏族小伙儿,有香港同胞和外国游客,有反复感染心力衰竭的慢性高原病患者。郑博说,“我们忘不了救治他们的日日夜夜,忘不了成功的喜悦,也忘不了挫折时的沮丧,但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和藏族同胞说出的一声声‘安吉拉’”。安吉拉,高原上的医生,更是他们健康的守护神,郑博医生用一年的时光保驾于他们的健康,也助力于藏区的健康发展,这里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功绩,也留下了他的热血与青春。

(党院办 武骁飞)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