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肾脏内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支部风采】追忆一代名师 重温大师风范

——肾脏内科党支部追忆王海燕教授和张鸣和教授

来源:肾脏内科 杨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3-22
字号:+-14

  3月13日下午,肾脏内科党支部举办了“追忆一代名师,重温大师风范”的党建活动。此次活动是“追忆一代名师、采访一名榜样、阅读一本好书”叁个“一”专项活动之一,同志们追忆学习了王海燕教授、张鸣和教授的桃李精神,重温了老教授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

  王海燕教授和张鸣和教授在我院辛勤耕耘数十载,为肾脏内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了遍布全国的肾脏专业人才。两位老教授都曾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桃李奖”,这个奖项是医学教学的终身成就奖,也是医学部教师的最高荣誉。目前科室在职的很多医生包括年轻大夫,都曾受到过两位老教授的指导和教诲。崔昭大夫和孟立强书记在两位教授晚年出门诊时分别跟随多年,他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带同志们共同追思了两位教授的点滴往事。

追忆王海燕教授.jpg

  崔昭大夫介绍,王海燕教授通常每周将2个特需门诊合并成1个,每次坚持不休息、不吃饭、只喝一杯茶水;而且对待每位患者非常认真负责,从拉窗帘、盖衣服、扶起扶卧、捂手捂听诊器等这些小事,就足以看出王海燕教授心里装着患者,时常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同时,王海燕教授又是一个心系科室、胸怀天下的人。她始终活跃在学术前沿,引领我国肾脏病学科发展,所领导的团队在肾脏病流行病学、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防治等诸多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她传播知识、严谨治学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在古稀之年仍赶赴偏远的乡镇,为基层医生和当地患者普及肾脏病知识。王海燕教授曾说过如下这段话,值得所有肾脏专业同道深刻领会、努力践行:

  “我愿将衷心的祝愿献给我的中、青年同道们!希望你们一定要坚守做人、做医生、做科学的底线;也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为你们创造一个公平的、透明的竞争条件和健康的、宽松的发展环境;希望20年~30年之后,中国能在国际肾脏病事业的若干方面起到系统的引领、决策作用。如果说梦想的话,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追忆张鸣和教授.jpg

  接下来,孟立强党支部书记以“人和心齐万事成”为主题,带同志们追忆了张鸣和教授高尚的医德。张鸣和教授主管教学工作长达21年,主导制定了临床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提出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纳入同一轨道转科的设想。同时,他深入教学、探索讲课模式改革,加强学生临床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张鸣和教授凭借深厚广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丰富充实的临床医疗经验,救治了非常多的危急重症患者,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孟立强书记将张鸣和教授的高尚品质凝练为四句话:

  “开拓进取、坚持不懈的学术追求;勤勉治学、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坦荡胸襟;正直无私、胸怀天下的高尚品格。”

  活动最后,大家畅所欲言、直抒胸臆,纷纷表达对两位老教授的敬佩之情。赵明辉主任表示,王海燕教授平易近人,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做事勤恳认真,对学生严格要求,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学业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比如在70年代末组织和辅导学生学习英文,积极为年轻人营造公平、透明、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生活条件。周福德副主任认为,张鸣和教授可谓是北大医院的教学之父,为医院的临床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出门诊极为认真,对待患者关怀备至;他知识渊博,被大家称为“活字典”。张宏副主任表示,王海燕教授甘于奉献,她的实干精神一直鼓舞着大家。她积极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努力搭建肾脏内科的人才梯队。因此,在她不幸突然离世后,肾脏内科的各项工作仍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保持稳健的态势。

大家热烈讨论、踊跃发言.jpg

  本次活动让青年党员回顾了老一辈医学家创业的艰难历史,学科求是创新的精神和传统也在追忆和学习中薪火相传,代以为继。作为基层党建的专项活动,通过深入挖掘肾脏内科历史底蕴的思想宝库,同志们也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自豪感不断提升,干事业的紧迫感和加快创新的动力也油然而生。“我们都是追梦人”,大家将团结一致,更加投入、更加振奋地去建设、去发展,使得学科和医院的未来更美好!

(肾脏内科  杨超)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