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科普能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减少畸残——麻风病可防可控

作者:王诗琪、李若瑜 来源:皮肤性病科 发布时间:2021-03-1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晚期可造成畸形或致残,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虽然20世纪末,我国已有90%的县(市)基本消灭麻风,目前麻风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由于其可致畸致残,给患者工作、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所以,临床中仍应时刻警惕该病的发生,做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一、麻风病的病因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为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红色,一般呈短小直棒状,常聚集成束状或球团样,其排出体外后,在日光直射下2~3小时即可丧失活力,在阴暗潮湿环境中可生存数日。

  二、麻风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麻风病的传染源为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飞沫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长期密切接触、纹身也可传播。人体感染麻风分枝杆菌后是否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免疫力的强弱。儿童、年老体弱者,尤其是具有细胞免疫缺陷者较易感染。

  叁、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麻风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年,短者3个月,长者可达10年以上。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麻风可分为五级:结核样型、偏结核样型界限类、中间界限类、偏瘤型界限类和瘤型,以及未定类麻风。其中瘤型患者麻风分枝杆菌数量最多,结核样型数量最少。为适应麻风联合化疗的需要,根据涂片查菌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将上述五级分为多菌型麻风和少菌型麻风。多菌型包括中间界限类、偏瘤型界限类和瘤型患者,以及皮肤涂片查菌阳性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患者;少菌型仅包括皮肤涂片查菌阴性的结核样型、偏结核样型界限类和未定类患者。以下重点介绍结核样型麻风和瘤型麻风。

  1、结核样型麻风:好发于四肢、面部、肩部和臀部等易受摩擦部位。表现为红褐色斑疹、斑块,仅1~2处,呈环状或地图状,边界清晰,表面少许鳞屑、干燥、粗糙、闭汗、毳毛脱落,可有明显浅感觉障碍(如温、痛、触觉)减弱或消失。周围神经可有1~2条粗大、质硬,由于该型患者抵抗力强,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早而明显,常可发生严重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及畸残,出现“爪手”、“猿手”、“垂腕”或“兔眼”。一般眉毛、毛发不脱落。皮肤涂片查菌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强阳性。

  2、瘤型麻风:皮损数目多、分布广泛而对称,早期为斑疹,晚期出现浸润型结节和斑块,边界模糊不清,倾向融合,表面光滑发亮,呈黄红色、棕黄色。眉毛睫毛可全部对称性脱落。面部皮肤弥漫性增厚,鼻唇及耳垂肥厚增大,可形成“狮面”样外观。感觉障碍出现较晚,受累神经对称、粗大、均匀、质软。可有内脏受累。查菌呈强阳性,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呈阴性。早期预后良好,晚期可致畸残。

  未定类麻风是上述各类麻风的早期表现,但无各类麻风的典型特点。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的变化,各类型麻风可互相转化。

  麻风反应是指由于患者免疫状态的改变而突然出现的病情活跃或加剧,使原有皮损急剧红肿、扩展,骤然出现许多新皮损和神经损害,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Ⅰ型主要发生在免疫状态不稳定的界限类(偏结核样型界限类、中间界限类、偏瘤型界限类)麻风患者,多无全身症状;Ⅱ型主要见于瘤型或偏瘤型界限类麻风患者,多发生在麻风弥漫性浸润性皮损基础上,伴全身症状及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淋巴结炎、关节炎和肌炎等。麻风反应不及时处理,危害极大,可造成畸残。

  四、麻风病的诊断

  早发现、早治疗是及时中断传染和防止畸残的关键。结合皮损伴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粗大伴相应的功能障碍、皮肤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和特异的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可做出诊断。

  五、麻风病的治疗

  应采取早期、及时、足量、足疗程、规则治疗的原则。及时正确处理麻风反应,注意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一般采用联合化疗。

  1.联合化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为:①多菌型麻风:利福平600尘驳每月一次,口服(监服);氯法齐明300尘驳,每月1次,口服(监服),或每日50尘驳,口服(自服);氨苯砜每日100尘驳,口服(自服)。疗程12个月,可在18个月内完成。②少菌型麻风:利福平600尘驳每月一次,口服(监服);氨苯砜每日100尘驳,口服(自服)。疗程6个月,可在9个月内完成。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完成治疗后应继续定期检测和随访,每年做1次临床及细菌学检查,至少随访5年。

  2.麻风反应的处理:发现后要及时、迅速处理,减轻患者疼痛、防止畸型及失明,尽快去除诱发麻风反应的原因。治疗上及时选用糖皮质激素,也可使用雷公藤、沙利度胺及羟氯喹等。

  六、麻风病的预防

  建立麻风病防治网,力争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流行区儿童、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应定期体检,必要时可接种卡介苗或进行预防性化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免疫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总之,麻风病是可防可控的,麻风的预后、是否遗留畸残与是否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密切相关。如果早期发现,接受正规治疗,甚至可以治愈,不留后遗症。所以如果发现上述可疑皮疹和症状,需要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早期规范治疗,预防畸形发生。

  (皮肤性病科 王诗琪、李若瑜)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