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专题报道

壮丽中国画卷,精彩医者人生

【共绘壮丽西藏之画卷,书写最美人生第叁极】高红桥:发展微创技术,助力健康西藏

来源:援藏医疗队 发布时间:2021-08-1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正是盛夏,傍晚时分的拉萨那么漂亮,高远的蓝色天幕中飘悬着一朵朵白云,金顶红墙的藏式街区一眼望去浓烈而雄浑,有叁叁两两的行人在拍摄写真和短视频,自信大方地展示着身边的美好。下班后走在街上,援藏医疗专家、普通外科高红桥大夫感到一切都是那么鲜明、又是那么难忘。一年的援藏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促进西藏安定团结、人民健康平安的事业里,有他的汗水和奉献,他感到欣慰而满足。

  不言苦累,因责任重于山

2.jpg

  接到援藏任务时,高红桥欣然接受,他希望能把自己在外科诊疗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带到当地,给医患带去足够的帮助,为此,他在入藏后不久就承担了很多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完成这些工作,即使在北京也非常有挑战性,何况是刚去西藏,更是对意志的严酷考验。

  高原反应让高红桥尝了不少苦头:失眠、胸闷让他烦恼不堪,工作强度稍大就会头痛、电脑屏幕看多了就会眼干、充血。可这些他都一一忍受,咬牙坚持着适应,主刀完成了难度相当大的胆囊切除和腹膜后巨大肿物手术,手术完成后,虚弱的他总要休息好一会儿才有精力离开手术室去看望患者。护士看到后,在高红桥手术时特意配上氧气,希望帮助他克服不适而保持较佳的工作状态。

  同事们的支持和关心让高红桥更加努力,他忍着不适,继续在工作岗位上拼着。在一个寒冷的深夜,急诊送来一位刀刺伤患者,腹膜后出血不止。值班医生紧急召唤已经睡下的高红桥前来手术室支援。他匆匆而来,没人发现他的不对劲——为了对付高原反应带来的失眠,高红桥睡前已经服了镇静药,当时他感觉脚下虚浮像“踩棉花”,头部昏沉像“顶着星星”,“我必须做好这台手术!”高红桥对自己下了命令。在这关键时刻,他以坚强的意志力强撑着,带领手术团队开始组织抢救,几个小时后,高红桥找到了出血点并止血成功。“病人平安了!”这个念头让高红桥心下一松,随即晕倒在手术台上……

  醒来后的高红桥感到“出丑”了,有些丢脸,可同事们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紧急手术挽回了患者生命,无影灯下所见,不仅是一次腹部外伤止血的经验传授,更是高红桥无畏艰难、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写照。

  担当实干,勇攀技术高峰

1.jpg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红桥逐渐适应了高原生活,也了解到普通外科是自治区人民医院规模最大科室,是西藏微创外科技术最全面、开展项目最多的医院,有较佳的工作基础。然而,这里作为西藏区域医疗中心,收治了大量各级医院转来的急危重症患者,人均工作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创外科向更高更强发展。因此,高红桥决定把推进腹腔镜手术技术进步作为援藏这一年的工作重点,力争扩大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使这一技术更精细、疗效更确切,实现质的飞跃。

  山南藏族小伙旦真(化名),无诱因出现反复上腹部剧烈疼痛,当地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进食后反复发作,体重迅速消瘦,身体状况日趋下降,导致丧失基本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小伙和家属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求治。高红桥和多学科团队会诊后研判认为,旦真因胰头部肿块导致远端胰管梗阻引流不畅,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并反复发作。但随之而来的是难于抉择的纠结。因为旦真胰头部肿块良恶性质难定,是否行根治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即使下定决心做根治手术,该手术为普通外科最大型的手术,旦真正处于急性炎症期,手术风险显而易见。

  医疗团队和家属在延误治疗和手术风险之间进退维谷。病情不等人,延误下去患者将丧失肿瘤根治的机会,虽然急性炎症期手术风险远超常规,但高红桥还是力主积极治疗。他争取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并精心制定了手术方案。术中,他和医疗团队精细操作、步步为营,克服炎症粘连、血管变异等困难,历时六小时,成功完成自治区人民医院首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恢复异常顺利。

未标题-2.jpg

  11岁藏族女童卓玛(化名),因为脾脏包虫准备脾切除治疗,但是儿童脾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未知难料,可能影响成人后生活质量。高红桥指导当地主任巴桑顿珠制定了离断脾蒂的脾部分切除术并顺利完成,手术根治脾包虫病同时较好的保留了脾脏功能。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号称微创外科的珠穆朗玛峰,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公认为高难度手术,在高红桥援藏期间,这些手术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都首次成功实施。对此,高红桥谦虚地表示,完成高难度手术的关键并不是自己,而是源于此前的技术积累,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严谨认真,坚定创新自信

0.jpg

  2021年以来,在高红桥的带领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技术更上新台阶。医疗团队扩大了腹腔镜手术适应症,包括某些二次复杂手术和肠管造瘘口还纳手术、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还有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胆总管囊肿、肝门胆管癌、结肠癌+肝部分切除等手术。而且,应用腹腔镜完成胃癌、结直肠癌治疗的比例也有所提高,技术进一步纯熟,已开展相关手术20余例。

  肝囊型包虫病是西藏牧区高发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治区人民医院每年手术患者200例左右,但都是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高红桥带领团队系统学习了国内外肝包虫治疗技术,认真分析了西藏肝包虫特点,结合工作基础,团队主动扩大了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适应症,通过改良手术操作技术,逐渐解决了肝脏游离、肝蒂解剖、入肝血流控制、降低中心静脉压、劈离肝实质和主动内囊减压灭活等关键技术,积累总结了诊疗经验。一年来,团队完成约60例腹腔镜肝手术,其中含有肝囊性包虫病50例,不乏术后复发、特殊部位既往被列为腹腔镜手术禁忌的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囊型包虫病占总手术比例为70%,肝部分切除、外囊切除等根治性手术比例为70%,手术成功率10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真正实现了肝囊型包虫病的微创和根治,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并肩奋斗、共同提高的日夜中,高红桥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为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培养出了数位微创外科人才,其中巴桑顿珠主任已成功完成腹腔镜肝部分切除、肝包虫外囊切除等肝包虫根治术数十例,边巴扎西主任能在高红桥辅导下完成腔镜下胃癌根治切除和全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授人以技,授人以才,更希望他们青出于蓝,后来居上,高红桥非常欣慰。

  在不惑之年参加援藏工作,在“当打”之年投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高红桥感到无比光荣。时间如白驹过隙,在火热而飞快的工作中,能带领团队在微创外科技术中有所突破,有所开拓,他无愧于己,无愧于肩负的责任。回首这终生难忘的一年援藏经历,是奉献与付出,更是满满的收获,祝愿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快乐幸福。

5.jpg

  (援藏医疗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