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世界心脏日】重建心门,重获新生

作者:邱林 马为 来源:心血管内科 发布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79岁的老张十年前曾经诊断为冠心病,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但这两年又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从最初偶尔发作,逐渐发展到只要活动就会胸痛,最多爬两层楼、走100米。老张第一反应是血管又出了问题,但复查结果显示,之前的“血管桥”依然通畅,而后续的心脏超声结果发现,他的主动脉瓣存在严重的狭窄,医生判断,这才是老张本次心绞痛发作的“罪魁祸首”。

主动脉瓣:一扇心脏大门

  主动脉瓣是心脏泵血的出口。静脉血流入右心房、经肺循环代谢后,转化为富含“氧料”的动脉血,储存于左心室内;左心室通过规律的收缩运动,将动脉血以高压泵入主动脉,送达全身各脏器。而主动脉瓣就是动脉血流出左心室的单向大门,协助调控左室泵血的时机、总量和速度,并防止已泵入主动脉的血液反流回心室。一旦这扇大门出现严重狭窄,会导致动脉血流出困难,全身各处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心脏本身负担也会显着增加,引起心绞痛、晕厥、心衰等问题。如未经积极处理,5年生存率不足20%,因此是一种“要命”的良性病。

  在过去,我国主动脉瓣疾病的最大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随着全民卫生条件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居民预期寿命的延长,病因分布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于65岁以下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风湿性疾病仍是主要病因,二叶式主动脉瓣(一种先天异常)居其次;而在65岁以上的患者中,主要病因则是瓣膜的“老化”(钙化性退行性变)。退行性变可以理解为心脏大门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门框或者门扇生锈、硬化甚至粘连,难以自如开启。现有证据表明,我国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人群中,瓣膜钙化比例和程度都较国外患者严重,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也更高,这会导致后续治疗方式选择的差异。

图片10.jpg

重度狭窄:治疗需“换门”

  患者出现可疑症状后,医生常用超声心动检查来筛查主动脉瓣疾病并进行评估,根据血液流速、跨瓣压差和瓣口面积,将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一旦达到重度狭窄,并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药物治疗作用有限,只能控制症状,且效果杯水车薪,而且药物用量不当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只有彻底把“门”换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年以前,只有外科开胸手术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患者需要全麻、正中开胸,切除“旧门”,缝上人工“新门”,整个过程耗时长,术后恢复慢,术中麻醉等风险高,对于心脏外科医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随着经导管心脏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考虑采用微创治疗的方法更换主动脉瓣。2002年,法国实施了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罢础痴搁),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该手术,累计植入超30万例。2010年,中国自主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罢础痴搁).到目前为止,中国每年接受罢础痴搁手术的患者已经超过3000人次,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同时,中国的医学专家总结出了国人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特特点,创立了许多有别于国外的手术理念及技术。

图片11.jpg

经导管换瓣:微创安全有效

  对于符合罢础痴搁适应证的患者,术前会经过充分评估,手术全程在介入导管室进行即可。麻醉后,手术医生根据术前制定的方案,选择股动脉或颈内动脉等血管进行穿刺,在动脉处植入鞘管以建立体外与循环系统连接的途径。操作中进入体内最大的鞘管直径约为6~8尘尘,这也是手术后患者留下的“最大创伤”。一般情况下,手术结果良好的患者即刻清醒,2~3天后可下床活动,恢复较快,并可于术后1周左右出院,建议术后1~6个月于康复门诊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依据病情和门诊康复治疗情况制定长期家庭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老张在得知自己病情并了解治疗方式后,决定选择罢础痴搁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3天恢复活动之后,胸痛症状基本未再出现,出院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打开“心门”,老张迎来了新生活。

图片12.jpg

  我院心脏团队由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介入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的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目前已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修复等手术,竭诚为瓣膜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心血管内科 邱林 马为)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