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第二十三届北京药学年会在线上召开,此次会议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目标,聚焦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的任务,深度交流重大疫病防治、药物创新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来自全市 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生产公司的医药工作者参与此次学术盛宴。本次年会共评选出25篇优秀论文,我院药学部刘志艳药师、赵楠药师分别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并做分论坛汇报。
刘志艳药师的论文“亚洲人群的达比加群定量检测评估方法和预期峰谷水平:一项多中心研究”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研究团队首次开展了临床药师牵头的全国多中心不同凝血检测指标与药效学活性检测相关性的评估,已入组1524人,完成凝血活性检测超9000人次(包括达比加群健康人118例,患者209例)。研究发现抗滨滨补因子水平与血药浓度成强线性相关,可反映药物是否起效,可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药效学评价的有效指标。研究团队建立了中国人抗凝药物药效学评价数据库,首次提出滨滨补因子抑制剂药效学指标在中国人中的峰值和谷值水平,为该领域药效学评价、用药剂量调整和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赵楠药师的论文“亚洲健康志愿者和真实世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利伐沙班群体药代学/药效学研究”通过定量药理学的方法对团队前期获得的利伐沙班房颤患者队列数据进行整合,探索可能导致利伐沙班个体笔碍和笔顿差异以及出血事件的因素,并基于模型模拟结果提示利伐沙班低剂量更适合亚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人群。这两项研究成果均为我院药学部主任崔一民教授牵头承担的“十叁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药物基因组学与国人精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课题的持续产出。
我院临床药师团队已建立以“合理用药”为宗旨,以药品生命全周期管理为框架的发展模式,围绕抗感染药物、泛血管药物(含抗凝药物)、抗肿瘤药物等重点药物和儿童患者、老年患者等特殊患者的学科方向,为临床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支撑,为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持续推动科研创新转化。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的形成以一系列临床研究、临床试验为基础;药物发现和走向临床以一系列生物、化学、药理等实验为基石,药物治疗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离不开对药物作用原理、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等的理解。十余年来,抗凝药师团队在服务临床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抗血栓药物药效学评价和潜在药物靶点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和高水平的药师队伍是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秉承着“聚焦转化·推动创新”的核心理念,团队将继续深耕细作,砥砺前行。
(药学部、临床药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