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危重症救治是医疗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北大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以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重,集中全院各学科的医疗资源,全力做好危重症救治工作,挽回了一个个生命,创造着一个个奇迹。
近日,北大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儿科副主任医师茹喜芳指导儿科、肾脏内科、普通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救治了一例危重症患儿,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彻夜无眠,守护生命之光
10月的拉萨,一名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循环不稳定、感染指标严重超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6岁女童紧急转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按照此前制定的疫情防控措施,她立刻被收入儿科缓冲病房,此时的她还伴有消化道出血及肺出血,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们见情况危急,马上向家长了解病情。据家长讲述,孩子因出现突然“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在外院就诊,进行了“小肠扭转复位术+坏死小肠切除吻合术+阑尾切除术”,并予积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术后出现了合并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持续少尿、肌酐和尿素氮持续上升等严重情况。眼看孩子有生命危险,家长决定紧急把孩子转到自治区医疗救治水平最好的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特别是这里有北大援藏专家,这是挽回孩子生命最后的希望。
儿科缓冲病房团队积极救治患儿
了解病史后,茹喜芳当机立断,立即制定了诊疗方案指导患儿救治;儿科副主任赵蓉带领儿科缓冲病房医护团队积极给予患儿呼吸循环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而且专家们判断,需要给孩子马上进行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作为关键的生命支持,从而改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横纹肌溶解。但是,患儿生命体征不平稳、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最低14×109/尝)、存在多发出血,这项治疗措施的风险极高。
儿科缓冲病房团队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等综合救治
儿科缓冲病房并未常规配置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装备,茹喜芳马上协调其它学科进行支援:向肾脏内科借调血液滤过仪供紧急使用,请麻醉科紧急给患儿进行气管插管。经过大家的精诚合作,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和综合治疗顺利开展。
当一项项救治措施落实后,时间已是深夜,此时的儿科缓冲病房灯火通明,大家要亲眼看到患儿脱离生命危险才能稍稍放心。吴红主任医师、护理教学组长巴桑和洛桑平措护师一直守在患儿床旁,密切观察着病情和每一项检查指标,根据病情实时调整,大家全力以赴,同患儿一道与病魔殊死抗争。
紧急手术,扭转救治态势
经过综合救治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患儿有所好转,但仍旧反复发热,白细胞、颁搁笔等指标进行性升高,吴红主任医师一次次来到床前查看孩子的情况,持续调整着救治方案,特别是控制感染的方案。
普通外科团队为患儿进行会诊
专家们判断,孩子病情的关键仍为腹腔感染,需要积极干预,因此为她紧急安排了腹部颁罢检查,提示存在肠梗阻、大量腹腔积液。在茹喜芳协调下,儿科立即发起了多学科会诊,请求外科专家协助治疗。
普通外科团队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普通外科副主任边巴扎西、云丹副主任医师、索朗达杰医生以及麻醉科团队马上响应,冒着极大风险紧急施行乙状结肠切除术和结肠造瘘术。术中见乙状结肠全段坏死、腹腔内大量脓液,手术团队克服各种突发情况,积极配合,有效衔接,严谨细致、争分夺秒地操作着,顺利完成了手术。
茹喜芳带领儿科笔滨颁鲍团队为患儿查房
虽然孩子病情依然危重,但大家总算看到了一丝曙光,经过几天悉心的护理,患儿由儿科缓冲病房转入儿科笔滨颁鲍,在茹喜芳指导下,蔡桂梅副主任医师、卓嘎副主任医师和平措央吉主治医师仔细观察着患儿病情,为患儿救治进行着细微的调整。
事实证明,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合作和儿科医护的精心救治是有效的,患儿感染一天天好转,器官功能逐步恢复,医生们先后停止了血液净化治疗,撤除了呼吸机支持,拔除术后引流管……当看到孩子开始小口小口吃着饭、喝着水,家长面容舒展地和她说笑时,前来查看病情的所有专家都格外欣慰,大家再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
“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的中心”,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沉甸甸的担当和行动。北大医院援藏专家将继续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同道们携手并进,快速响应健康需求,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危重症救治优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援藏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