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分院区 >>密云医院 >>信息动态 >> 正文

密云医院

信息动态

一位骨科医生的援青感悟——赵瑞洲

发布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22年7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青海玉树,早在4月初,我在得知有援青任务时就义无反顾的报了名。美丽的青藏高原是我向往的地方,能和藏族同胞一起工作学习也使我欣喜万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更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学习培训期间,我了解了玉树地区的基本情况,在没到这片土地之前,我对当地的气候及环境知之甚少,对当地的人文情况更只限于自己朋友的介绍和自己理所当然的想象。“那里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高原感冒无小事儿”,“海拔高、缺氧、高反”,“欺胖不欺瘦,欺高不欺矮”,“藏传佛教”等等许多介绍的词语和短句纷纷映入我的脑海,我的心情变得复杂但也充满期待。


2500公里,飞行了3个多小时,在玉树最美丽也是最舒服的季节,我到达了巴塘机场。蓝天白云离我们更近了一些,一路随处可见的牦牛偶尔也会多看我们几眼,源源不断的河水一直在流淌,我这个基本不拍照的人也拿起手机记录了这难忘的一天。百分之八十几的血氧饱和度,百次左右的静息心率也随之而来,自己除外高原反应的侥幸心理被打破,没有例外。走路缓慢而飘逸,到达玉树提示海拔已到3700米,平原需要抢救的指标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常态。


八月一日我们到达八一医院,在这个与部队有不解之缘的时间和地点,开使了新的工作,八一医院是部队在玉树地震之后援建的,故叫做八一医院。


八一医院骨科的欧阳主任介绍了基本情况,2020年开始建科,目前建科2年多,一共3名医生,12张床位。通过欧阳主任的不断努力和协调,已经有了初步规模和特色,骨科从无到有,目前“关节置换”已经成了八一医院骨科的招牌。

1.jpg

赵瑞洲医生(右图:右1)开展手术

作为第一批到玉树“组团式”帮扶的北京医疗队,我们迅速对八一医院骨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该院创伤骨科正在起步阶段,应该补齐创伤骨科这个短板,继续发扬关节病的优势,瘸腿走路毕竟不好。说干就干,随后我们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果然有效,有许多需要做骨折手术的病人来到我们医院治疗,在这其中我们成功开展两项首例复杂骨科手术,一例是玉树州首例跟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大大减少了患者切口感染和坏死的机率。一例是玉树市第一例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既填补了技术空白,也给患者及家属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术后两名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通过正确系统的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在出门诊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名16岁的学生,在两个月前出现膝关节疼痛,没有摔伤史,疼痛一直未缓解,后又伴红肿,在完善影像学检查后,排除了骨折和感染。在多科室专家会诊后,诊断为“骨肉瘤”,这种病恶性程度较高,告知家属需尽早去叁甲医院治疗,为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应有的帮助。

2.jpg

赵瑞洲医生(前排右1)为当地百姓义诊

我充分发挥师带徒的作用,每两周我都会组织当地医生学习感兴趣的课题和我觉得当地医生有必要掌握的知识。在遇到手术时尽量让当地医生亲自动手完成。进一步规范叁级查房制度,完善术前讨论,制定完备的术前计划。在疫情期间,我圆满完成了医院交给发热门诊的诊疗任务,参与疫情的日常防控工作,并对藏族同胞进行宣教,理解国家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jpg

赵瑞洲医生(左1)为当地医生开展培训


同时,我们援青医疗队之间还经常交流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玉树州的四个援青医疗队分别在不同的市县,虽然交流不是很方便,但在指挥部领导的大力推动下,我们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对各个医院的优缺点都有了大体地了解,并且提出了各自的帮扶意见,这样既促进了各个团队的团结,还可以共同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团队的整体凝聚力。


所有的理想和目标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我个人来讲,帮扶不只是简单地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更是用心帮助每一名藏族同胞,理解和尊重他们,在这期间和很多藏族同胞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切实地感受到了汉藏文化的深度融合,许多藏族同胞非常喜欢过汉族传统的农历新年,穿着汉族服饰,当地汉族也非常理解和尊重藏族的文化和传统,更有许多年轻的藏族同胞和汉族通婚,这都离不开我们党的帮扶政策,藏汉一家,民族团结之花正在玉树绽放。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