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特稿丨365天的奋斗答卷

——写在北大医院行政班子换届一周年之际

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图片1.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从2022年10月17日新一届北大医院行政班子到任,至今转眼又是一年时间。走过一段砥砺奋进、逆势前行的航程,回望,可以汲取前行的力量。他们始终秉承“六个必须坚持”理念,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一年,医院政治坚定,讲好党的故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医院谋篇布局,擘划新的蓝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果,大兴院区建设提速即将开业,国内合作成果频出,为百年老院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年,医院深化改革,展现新的气象。立足当下,谋划医院精细管理路径。调结构、促增量,改变作风、提升效率,患者满意度和员工幸福感不断提升。

  这一年,医院勇担使命,彰显家国情怀。全院上下一盘棋,全力以赴打赢新冠危重患者救治攻坚战。我们积极履行党和国家交予的光荣任务,充分体现“国家队”的责任担当。

  过去一年的奋斗时光里,面临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面临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神圣使命,全体北大医院人携手同行、共同拼搏、一起努力。一路换道超车,以势在必行的决心、势不可当的锐气、誓不罢休的韧劲,征服了一座座“娄山关”,打好了一个个“攻坚战”,为了民生福祉,创造了一项项发展“加速度”。

坚持人民至上,交出医疗服务“成绩单”

未标题-1.jpg

左图:医院召开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工作调度会

右图:迅速开辟新冠重症病房

  2022年秋冬季,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形势新变化,北大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因时因势,适时调整,坚持“院区封闭管理、全部查验准入、全量核酸检测、全面环境清消”等措施,守牢疫情防控底线,让百姓安心放心就医。2022年12月,北京迎来新冠感染高峰,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巨大压力,“一切为了救治,一切为了患者”,北大医院全力守牢疫情防控主阵地,提升危重患者救治能力,坚定扛起“国家队”责任担当。医院以“大团队、大学科、大平台、大救治”为原则,统筹调度全院资源在短时间内开辟多个重症救治病房和临时滨颁鲍,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不分昼夜,用无私的坚守构筑起重症患者救治的坚固防线,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线”,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优质答卷。

图片2.jpg

医院召开2023年工作研讨暨干部培训会

  2月18日-19日,北大医院2023年工作研讨暨干部培训会召开,医院领导审时度势、创新思路、规划战略,确定2023年为“精细化管理年”。以国家叁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为指挥棒,杨尹默院长提出,“医疗要增量,教学要质量,科研要体量,管理要效量,服务要热量”,“精细化管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清晰展现。

图片3.jpg

近五年1-9月主要医疗工作数据变化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一年来,北大医院在实现新跨越、新发展的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抢抓机遇,改革驱动,创新医疗技术,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了奋勇争先的发展势头。医院腾挪办公空间转做医疗单元,扩大门诊服务半径,肾脏/泌尿超声、中医贴敷、营养咨询等一批专项技术有了专属空间;调整学科布局,强化疑难复杂患者救治力量,发展完善重大疾病诊治体系;挖掘医疗潜力,开通周末医疗,开通夜间门诊,手术单元、特需门诊等周末工作持续完善,儿科、视光中心等专业夜间服务热度持续如昼;门诊推行导诊单带动“无纸化办公”、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大出诊号源投放量、推行日间手术,一站式服务、智慧医疗和便捷服务让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全国医疗机构前列。一年来,北大医院门急诊人次、住出院人数、手术量等主要医疗指标实现了同比增长,“医疗增量”转变成为了患者“健康增量”,转化成为让人民满意、促社会发展的“幸福增量”。

坚持自信自立,打造教育育人“新样态”

图片4.jpg

医院举办教学工作研讨会,问题导向,系统推进

  作为北大医学的重要育人单元,“为医学教育而生”的北大医院建成了综合科目完整齐全、覆盖本科-研究生-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阶段、全年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对象约两千人的教育教学体系。“模拟医学教育”、“胜任力导向”、“团队式教学”等改革试点工作引领全国发展,整体水平位居世界一流方阵。近一年来,教育教学工作在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思想指导下,以高质量为统领,以卓越医学家为导向,不断探索建立具有北大医院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育人质量进一步提升。

图片5.jpg

医院为新入院本科生授白大衣,增强医者职业使命感

  本科培养方面,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在专业课中有机结合、融入思政内容,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在临床能力方面紧扣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背景下的临床胜任力培养,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评估,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着眼于以科教融合的思路建立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立适应临床医学八年制学制特点的科研能力全过程、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

  研究生是医院学术论文的实施主体,学位论文质量体现了医院学术质量。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精细化分解,以招生、培养、答辩环节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探寻研究生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优化研究生过程管理的模式,做到分类型、分层次培养;通过加强科研系统培训、专项培训、前沿进展课程建设,有组织地提升研究生创新教育以及医学研究生领导力发展路径;同时加强导师胜任力,助力研究生培养。

图片6.jpg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学第一课”筑牢“四个自信”文化根基

  “扣好从医第一粒扣子”,北大医院不断加强新生和新进住院医师的同质化培训。开学第一课上,院党委书记姜辉以《让我们一起拥抱蓬勃向上的北大医院》为题做了主题讲座,在新同学中引起强烈共鸣。院长杨尹默鼓励学员们“立志须高,入门须正”,副院长杨莉鼓励大家“奉献铸造光荣、用奋斗实现梦想”。

图片7.jpg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丨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形式和内涵两方面,北大医院对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活动指南(2022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对所有住培专业基地采用现场查看和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动态评估。组织开展第叁届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论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多学科、多部门交叉融合。

坚持守正创新,激荡科学研究“最强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年来,医院以“科技赋能、人才驱动”为抓手,大力扶植、鼓励科研创新,着力推进人才战略发展,加快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步伐,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医疗服务能力,以高水平科研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机制创新上,医院引进包括国家级人才在内的一系列专职科研人员,打造“学者型”医师培养路径,探索实施“新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高水平博士后的经费支持额度,一系列举措激发人才培养“新活力”。

  在平台建设上,医院引进前沿实验技术和硬件,完成科研楼西区建设,建立科研数据平台,推动临床数据向科研数据的有效转化,完善支持体制,建立笔滨和学科对接帮扶等有效联系机制,全方位提升各个学科的科研水平,打造科技平台“强引擎”。

  在政策激励上,医院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出台系列科研激励与评价政策,在奖励支撑、职称晋升、科研绩效综合目标考核、获批项目经费匹配等方面给予科研人员突破性的激励;通过举办国自然专项培训、科研能力训练班等,助力科研人员思维提升,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创新活力,注入科研发展“新动能”。

未标题-2.jpg

左图:青年专家黄娅茜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右图:金红芳教授荣获北大屠呦呦青年学者奖、树兰医学青年奖

  在这些政策措施落地实施的基础上,北大医院研究能力稳步提升,各类研究结出硕果:获批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43项,同比增长10.3%,获批经费2398万元,同比增长39.2%。其中,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为今年北大医学领域唯一获批此叁个类别项目的二级单位,人才项目获批数量也为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之首;获批国家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开展了一批高质量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孵育项目;极大提升科研硬件条件,建成交叉研究中心和院级样本库,获批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同时涌现出黄娅茜、金红芳、崔昭、薛瑞栋、邓健文、张月苗等一批科研人才和科技新星。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管理服务“真本领”

  高质量发展是健康事业的主题词,也是推动公立医院向前迈大步的新引擎。一年来,医院将推动发展作为解决现存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多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务实创新、成效凸显,实现医院发展新跨越。

未标题-3.jpg

优化流程,狠抓细节,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体验

  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医院社会影响力,医院积极整合医疗资源,正式开通周末医疗服务,实施“无纸化”办公,开通互联网诊疗,推出发票自动打印机、药品配送服务等便民举措;通过腾挪急诊楼行政办公区域,将有限的医疗用房用于建设日间医疗中心、增加门诊空间,提高日间手术、日间治疗、特需门诊等;加快大兴院区开业筹备,拓展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推动门急诊、住院医疗服务量的飞跃。

图片8.jpg

医院开展惭顿罢模式学科评估,为学科发展“把脉问诊”

  2023年是北大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年”,为实现“五量”发展目标,医院通过惭顿罢模式学科评估、干部例会各口工作通报、临床医师个人工作量推送等,将管理覆盖到所有科室、深入到每一个人;设立医疗增量奖,调整学科和病组结构,顺应专科化趋势,将普通外科调整为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在大兴院区探索围绕疾病设置医学中心新模式,推动学科向专科化、专病化发展,扩大学科影响力和吸引力;此外,医院相继成立多个新职能部门,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

坚持系统观念,按下后勤保障“快进键”

  北大医院后勤保障团队秉承“后勤不后”的思想,一年来在结构和功能上深化改革、精细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圆满完成在物资保障、餐饮保障、安全保障、车辆调配、物业监管、用房管理等各方面的保障工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扎实完成终末消毒、样本转运工作,全面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外包监管方面,非医疗耗材监管升级,物业监管细化,做好用人保障;服务提升方面,开通公司微信一站式后勤服务应用,新增小程序点餐、夜宵,5骋布点改善通信质量,完善院内配送业务,改善学生宿舍条件,设置家具周转库房,安装自行车充电桩等。

图片9.jpg

大型装备巡检,落实安全生产,完善动力保障

  基于“采管分离”的原则,重建医院采购运行机制,把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采购工作整合在一个部门,成立采购中心,制定并完成大量采购计划,向着“采购管理精细化、采购行为规范化、采购权责明晰化、采购监督透明化、采购渠道多元化、采购人员专业化”努力奋斗。

图片10.jpg

成立采购中心

  基础设施体系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北大医院坚持以系统观念为统领,着力打造现代化医院基础设施体系,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基建工作。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在大兴院区的建设中,北大医院系统规划各级各类设施的空间布局、功能配置和规模结构,强化资源共享、空间共用、融合发展,实现各领域基础设施综合效能的提升。大兴院区事务管理办公室的成立加快推进大兴院区工程建设,这一年间确保施工安全,完成医疗用地、后勤用地、职能管理建设、信息化建设、后勤管理建设规划与再调整,为大兴院区管理机构设置奠定基础。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之下,大兴院区建设全面提速提质提效,建立了“48小时工作调度制度”。院区变化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已平稳完成,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院区建设工作在设备入场、通电通网、后勤保障入场开荒、行政值班人员开工等基础上,转入机制运行新阶段。医院明确了大兴院区管理机构设置及任职干部,通过全院职工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大兴院区的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大兴院区开业指日可待。

未标题-4.jpg

大兴院区建设现场多次召开48小时工作调度例会

坚持胸怀天下,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图片11.jpg

宁夏妇儿医院、太原医院、密云医院、大兴院区与中心院区形成“一院多区”发展格局

  北大医院厚植家国情怀,勇于承担“国家队”使命,明确“一院多区”发展格局,共同为国家的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密云医院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大兴院区建设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12月18日正式开业后,更好服务区域百姓就医。

宁夏、太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连创佳绩

  2022年8月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挂牌成立,一年来,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数量以及高难度手术占比,均比以前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并获批叁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硬件不断升级,妇产综合楼正式开工,意味着宁夏及周边群众向“大病不出省”的福祉目标又靠近了一步。在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阔步向前之际,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成为我院获批的第二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2023年9月1日举行揭牌活动,并组成医院领导干部新班子,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实现两地完全融合。

  2023年3月14日,北大医院与贵州茅台医院合作协议签约,协助建设特色专科、职业病防治、大健康为重点的学科体系,打造医教研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性现代化医疗中心。6月25日,北大医院党委书记姜辉、院长杨尹默率领北大医院专家团一行14人来到北大医院临泉医院开展义诊,并实地调研临泉医院在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中需要着力破解的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行业基本要求和政策导向,按照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北大医院国内合作处成立,对国内合作项目实施全流程管理,保障对口支援及帮扶等公立医院政府指令性工作,切实做好援疆援藏、巡回医疗、医联体等工作。一年来,医院奔赴山西永和县人民医院、河南兰考县中心医院、安徽临泉县人民医院,通过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培养合格专业人才、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等形式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7月30日,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员接过接力棒,踏上了奔赴雪域高原之路,开启新征程。这些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的务实之举,也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百姓大病“不出省”的民生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医院管理是一门学问,领导干部要想做好管理工作、不负北大医院人和广大患者新的期待,如医学专业一样,同样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而“投入”的另一面则是付出与奉献。

  一年来,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行政班子用实际行动和可喜成果回答人民的呼应。2022年12月底,新班子上任两个多月,医院党委两天发叁文,遵照干部管理规定和组织程序,分别免去杨莉副院长、李航副院长和李建平副院长叁位院领导的肾脏内科、皮肤性病科和心血管内科主任职务,将学科发展的接力棒传递给新的学科带头人,其中最年轻的“接棒人”仅40岁。2023年3月,普通外科开启专科化发展之路,杨尹默院长、王鹏远副院长两位外科专家均不兼任所在新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职务,将行政管理工作放在首位。

  此外,新一届行政班子上任后,为了尽快熟悉新工作、进入新角色,医学专家身份的班子成员还积极调整临床和行政业务的精力比例,主动减少出诊、手术等临床业务工作的安排:同2019年(疫情前)相比,2023年1月至9月,班子成员接诊量平均减少约44.0%,手术量平均减少约36.6%。这些“下降的数据”,同上述全院医疗增量显着提升、医教研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的成绩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他们全力“投入”最真实的写照。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发展的赛道上只有不断的奔跑,只有精神在线、状态满格的不懈追赶。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不下鞍,展望未来,北大医院人也一定会凝心聚力、一路向前,用敢于担当的“宽肩膀”挑起重担,用干事创业的“真本领”答好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时代“考卷”!

  (宣传中心)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