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北京大学真菌与感染学术研讨会(Fungal Infection Seminar of Peking University)在北大医院召开。该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主办,邀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国际著名真菌学家,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医学院的Sybren de Hoog教授出席,为研讨会开辟了国际视角。来自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深耕真菌学的专家教授及青年骨干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分享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李若瑜教授开幕致辞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李若瑜教授致开幕辞。李教授提出当前全球真菌感染不断增多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严峻现状,已引起国内和国际的高度重视。此次专题研讨特别邀请国际著名真菌学家,同时也是我们的客座教授Sybren de Hoog教授和我们共同交流,结合2022年10月25日WHO提出的首个重要真菌病原体清单(FPPL)中需要高度重视的19种重要病原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科学问题,同时期待青年学者们不断创新,走向国际,担负起中心未来发展的重任。
权威分享,国际视角
Sybren de Hoog 教授演讲
Sybren de Hoog 教授进行了两场精彩的演讲,分别着眼于暗色真菌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以及对于真菌持续名称变更的解读。
随着对真菌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菌种的命名也各有特色,重复和混乱对推进研究和开展交流有所干扰。Sybren de Hoog 教授分享了真菌命名原则的变化历程。他提出,为了应对真菌名称快速变更对医疗、科研的挑战,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可在线开放获取的真菌数据库,包含所有具有重要医学意义的真菌名称。
青年论坛,精彩纷呈
在接下来的学术交流中,由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的20位讲者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工作,内容涵盖了真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多个方面。包括医学真菌的组学研究、真菌感染病例诊断与治疗经验总结、抗真菌药物耐药监测与机制探讨、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等不同方向的研究。北大医院王晓雯副教授和宋营改副研究员分别担任会议主持。
北大医院宋营改副研究员以“An omics perspective on fungal infection”为题开启了团队的工作介绍,着眼于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领域备受关注的高通量测序这一新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了为临床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提供快速诊断和治疗方向的宏基因组学测序,以及为真菌致病和耐药性研究提供深入探索方向的多组学技术,深入细致地解析了多组学技术融合在真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邓睿歆博士、梁天宇博士分别介绍了脓癣、叁唑类耐药烟曲霉菌株的研究工作。王若珺医生、李婷婷博士介绍了侵袭性皮肤癣菌感染和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张璐博士和王晓雯副主任医师回顾总结了在国际上首报的伴颁础搁顿9缺陷的暗色丝孢霉病病例特点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张凯助理研究员介绍了真菌免疫辅助治疗研究的进展。刘文杰博士后分享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免疫学机制探究。邵雅昆博士分享了一例面部皮肤隐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薛若宁博士分享的内容为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性肉芽肿的分子诊断方法研究。梁恬溦博士分享了一例长期误诊的头癣患儿病例。
陈文博士、许慧博士报告了银屑病复发和侵袭性曲霉病的研究进展。王琦琦博士对光滑念珠菌的叁唑类耐药可能机制做了分析。陈苏博士汇报了中国真菌耐药性监测研究进展。
团队参会,特色交流
李厚敏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李厚敏教授带领团队参会。李厚敏教授提出加强医院之间学术交流,分享临床经验,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贾秋雨博士分享了白色念珠菌成为机会致病菌的机制探究。钟灵芝博士评估了氯碘羟喹乳膏治疗趾间型足癣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
李东明教授
北京大学第叁医院真菌病课题组李东明教授携团队成员参加会议。李东明在致辞中回顾了青年时代学习真菌学的心路历程,勉励北大医学青年学者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持续引领皮肤真菌领域的学科发展。罗浩文博士做了对于青霉病致病菌种多样性及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报告。陈安欣、郑媛媛博士报告了实验室分离少见、罕见真菌物种的研究工作。肖涵博士做了对于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厂厂厂贵滨)的报告。
刘伟教授
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刘伟教授在闭幕辞中高度评价了各个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称赞各位青年学者思考深刻、视角广博,推动了真菌研究更好的继往开来,向前发展。他重申了交流合作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明年再度相聚!
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致力于病原真菌及真菌病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30余年。1992年,由北大医院王端礼教授牵头,联合北大医学部叁家附属医院的临床诊疗力量成立了全国首个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多年来形成了以提高真菌病诊断治疗水平为目标的工作体系和北大真菌感染专题论坛的学术交流品牌,联合国内多学科同道,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共同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中心有10位笔滨,3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未来,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全体同仁将密切协作,不断创新,以持续提升真菌病临床精准诊疗水平,深入开展真菌感染发病机制研究,为推动我国真菌学研究不断进步,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而不懈努力。
(皮肤性病科 杨齐岳、宋营改、李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