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科室动态

【厚道大医】纪念丨严仁英:仁爱妇幼,世之楷模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1-27
字号:+-14

  11月26日,是我国围产医学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的严仁英教授诞辰110周年。

1.jpg

  严仁英教授(1913-2017)是我国杰出的妇产科、妇幼保健、围产保健学家,历任timi天美传孟若羽妇产科主任、院长、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妇幼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2.jpg

  回顾严教授的一生,亦是回顾中国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作为新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她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中国的围产医学和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撑起了一片天。百年回眸前辈事迹精华,薪火赓续,奋楫笃行!

笃学立志,行医报国

  1933-1935年,立志学医的严仁英,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同时选修协和医预科的必修课程。

  1935-1940年,严仁英以优异成绩考入协和医学院,1940年夏,严仁英获得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3.jpg

毕业典礼上严仁英与母亲合影

  1940-1942年,严仁英在恩师林巧稚教授的指引下,留在协和医院妇产科任住院医师。当初选择妇产科,严仁英认为这是“一个人进院、两个人出院的甜蜜事业”。1942年协和医院被迫停办,在林巧稚的安排下,严仁英来到了由我国妇幼事业先驱杨崇瑞博士创办的国立第一助产学校附属产院工作。在这里,严仁英开始体会到“预防”和“保健”的重大意义,为她日后走上“围产保健”之路埋下了伏笔。

  1942年,严仁英与大学同班同学王光超喜结连理,严仁英辞去工作和丈夫在家开业。在北平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夫妻二人始终坚守医生济世救人的使命,将私人诊所作为革命根据地药品输送站,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党组织传送医疗物资。

4.jpg

1942年7月14日结婚照

  1946-1947年,严仁英在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timi天美传孟若羽)任妇产科住院总医师。

5.jpg

严仁英接生的婴儿出院

  1948-1949年,在恩师林巧稚的帮助下,严仁英远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妇产科内分泌学一年。王光超随后也去该所医学院深造。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严仁英夫妇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乘船回国。

  1947-1952年,严仁英任北京医学院妇产科讲师。1951年,在林巧稚的带领下,严仁英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1953年4月,我国第一本妇产科专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正式创刊,标志着新中国妇产科学的成长与发展。1953年至1985年,严仁英一直担任杂志的副总编辑。

6.jpg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北京分会成立(前排右二为严仁英)

  1952-1963年,严仁英任北京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教授。1954-1979年,严仁英任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timi天美传孟若羽)妇产科主任。

7.jpg

妇产科旧楼前合影(前排左二为严仁英)

围产保健,花甲“革命”

  如今早孕门诊和孕妇学校早已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普及开展,但以往的产前检查常在孕7个月后才开始,很多孕妇临产才被送到医院,却以危在旦夕。严仁英首先提出,产检应从孕早期开始,普及“叁早”预防,应坚持定期检查,才能确保母婴安全。严仁英教授率先开创全国“早孕门诊”的先河,并配合门诊工作开设“孕妇学校”。

8.jpg

严仁英与恩师林巧稚在妇产科学术会议上合影

  1979年,德高望重的严仁英教授在民主评选中以全票当选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北大医院)院长。上任后,已经60多岁的严教授关注到预防保健工作社会效益明显的特点,决心将自己的事业从临床转向当时被认为最无前途的预防保健,她曾开玩笑地说:“我是革了临床医学的命吧!”而今,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也在关注预防保健,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普及疾病预防知识,面向全人群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1983年后,严仁英担任北大医院名誉院长,继续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9.jpg

  “临床医生每次只能面对一个病人,而预防保健可造福一代人。”1982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在全国妇联的领导与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下设四个分中心,北大医院妇产科“优生保健组”作为“母婴保健分中心”。1988年卫生部批准建立“北京医科大学妇儿保健中心”(现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1989年,中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批准为“世界卫生组织母婴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1998年被再确认并更名为“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中心”,之后连续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再确认审批至今。

10.jpg

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授牌仪式

  严教授带领妇儿保健中心的科研人员走出了一条预防与临床、个体与群体、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国家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多个国际组织积极合作,在全国开展了大量妇幼保健科研项目,培养了大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为我国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推广,“叶酸之母”

  20世纪80年代初,年近七旬的严仁英教授和一批妇产科专家频繁来往于北京城区到顺义的公交车上,他们在顺义农村开展了为期叁年的围产保健高危管理试点研究,对孕产妇采取高危管理措施,使围产儿死亡率由27‰下降到17.6‰。此项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好评,并举办了叁期全国围产保健高危管理学习班,将在农村地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倡导建立健全叁级妇幼保健网,对孕妇实行分级管理与高危转诊制度。

  在顺义进行的调查研究还发现,当地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高,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首位死因。严教授向卫生部汇报,并提出开展国际合作,进行科研攻关。几经波折和努力,在中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于1990年启动,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北京医科大学合作执行,严仁英任北医项目领导小组主任。项目在中国四省30余个县(市)追踪观察了25万新婚妇女及其妊娠结局。结果证实,妇女在妊娠前后每日服用0.4毫克小剂量叶酸增补剂,可以减少70%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科研成果被卫生部采纳,自1996年起逐步在全国推广,使我国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下降了50%,即每年减少五万例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如今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据此科研成果,调整和制定了公共卫生政策。我国政府已实施免费为育龄妇女发放叶酸增补剂的政策。严仁英教授也由此被称为“叶酸之母”。

11.jpg

严教授在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研讨会上发言

盖起大楼,走向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严仁英教授明确自己有叁大心愿要完成:一、建起北大医院妇儿大楼;二、成立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叁、创办《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1987年,严仁英争取到经费,建成妇儿大楼的心愿得以实现,1991年6月1日,北大医院妇儿大楼终于在西安门大街1号建成。1992年起,北大医院妇产科正式实行“母婴同室”,妇儿大楼的建成促进了产、儿科的密切合作。

12.jpg

北大医院妇儿大楼奠基典礼

  1988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欧洲国际围产医学学术交流会上,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正式宣布成立,75岁的严仁英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严教授这一愿望的实现,是我国围产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3.jpg

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们合影(前排左叁为严仁英)

  又是一个十年,年过八旬的严教授积极创办围产医学杂志,在她的口中听不到“困难”与“退却”。《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终于获批,于1998年5月创刊,严仁英教授任总编辑。

14.jpg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创刊封面

桃李满园,载誉前行

  严教授为中国医学拼搏奉献半个多世纪,更是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杰出医学教育家,她撰写主编了《实用优生学》、《妇女卫生保健学》,审校编译了《卫生保健中的高危分析和管理》、《妇产科身心学》等专着。几十年来,在她的悉心栽培下,一代又一代的北医学子已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栋梁,知名学者专家遍布海内外。

16.jpg

严仁英带学生查房

  1991年,在严教授的积极倡导与奔走努力下,北京医科大学在公共卫生学院内设立了妇幼卫生专业,于1995年正式成立妇幼卫生学系。严仁英亲自捐资设立了“严仁英奖学金”,鼓励学生投身于妇幼卫生事业。

  严仁英教授是北大医院妇产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培养研究生数十名。现任北大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是严教授招收的最后一名博士研究生,是严老的“关门弟子”。严教授高瞻远瞩,指导杨慧霞选择妊娠期糖尿病作为专业研究方向。在严教授的引领下,杨慧霞成为“中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第一人”,首创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确立了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向全国推广,相关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

15.jpg

1999年,杨慧霞与导师严仁英教授

17.jpg



杨慧霞祝贺严仁英教授95岁生日

  严仁英教授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历任多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九叁中央常务委员,中国关工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她倡导并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对于母婴保健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为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做出了杰出贡献。

18.jpg

投下庄严一票

19.jpg

中国关工委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

  严教授作为新中国杰出女性的代表,多次出席国际会议,是对外交往的使者。用她自己的话讲:“我英文好、身体棒、个子高又不裹脚,是新中国妇女的好样板儿。”她曾两次参加亚洲人口论坛,以非凡的气度、用流利的英语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与成就。在1995年北京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严教授向世界介绍中国妇幼保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20.jpg

严仁英在国际人口会议上

  严教授曾先后获得北京医科大学首届桃李奖、中国福利会宋庆龄樟树奖、巴基斯坦拉合尔市长奖、杨崇瑞妇幼卫生奖、首届中华人口奖、首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中国关工委突出贡献奖、中华围产医学分会特殊贡献奖等重要荣誉。2008年,95岁的严教授荣获北京大学“蔡元培奖”;2010年荣获中国女医师协会“女医师终身成就奖”;2014年荣获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荣获首届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

21.jpg

荣获北京医科大学首届桃李奖

22.jpg

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严仁英教授荣获“蔡元培奖”

  在无数奖项和荣誉的背后,躬耕不辍的严教授始终保持着谦和、淡定、乐观、宽容的心态,“严大夫”是同事们对她的习惯称呼。在“非典”及多次赈灾期间,“杏林双彦”严仁英夫妇总是竭尽所能默默地捐款捐物。严教授对同事、学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亲如家人。95岁高龄时,她仍坚持工作,每周上班两个半天,她关注医院和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参与研究项目的讨论。即使在严教授卧病在床后,每次同事们去病房探望,仍能从严大夫的目光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

23.jpg

严仁英教授85岁生日与妇儿保健中心同事合影

24.jpg

严仁英85岁寿辰之际,卫生部妇幼司赠送铜像,表彰严仁英教授为妇幼卫生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25.jpg

2003年“非典”严仁英与王光超捐款2万元,在家中阳台上手拿捐款信封

26.jpg

95岁高龄的严仁英教授在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考察

  常有人问严教授健康长寿的秘诀,老人笑答:“能吃能睡,没心没肺。所谓没心没肺,就是心胸宽大,不计较名利得失,对人友善,能宽容,能合作,就寝时就能心情平定安然入睡。”

27.jpg

2003年,窗外已是灯火阑珊,90岁的严教授办公室灯光还亮着

28.jpg

  “生命意味着工作着的每一天”——这是严仁英教授的人生哲学。在百年人生路上,严仁英教授用她的一片医者仁心,守护着我国千千万万母婴的健康与平安。仁爱妇幼,世之楷模,让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为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奉献一生的慈母仁英!

  图文来源:杨慧霞、赵更力主编《慈母仁英——中国围产保健之母的百年记忆》

  整理:妇产科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