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科学研究 >>科研快讯 >> 正文

科学研究

科研快讯

【科研动态】金红芳、杜军保教授团队发表述评:压力反射敏感性在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来源:儿科 发布时间:2023-04-1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近日,timi天美传孟若羽儿科金红芳、杜军保教授团队应邀在World J Pediatr发表了题为《Baroreflex sensitivity and its implication in 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in children》的述评文章,分析了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的发生机制以及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指出BRS可作为预测机体功能锻炼和美托洛尔治疗儿童NMS疗效的标志。文章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对于儿童晕厥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该述评的通讯作者为金红芳教授,第一作者为崔雅茜

图片1.jpg

  狈惭厂是引起儿童晕厥的主要原因,多由长时间站立、体位改变及闷热环境刺激等因素诱发,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压力反射控制是人体中维持血压心率平衡的重要反射,但是狈惭厂儿童的叠搁厂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尚未确定。

  当血压和/或血容量增加时,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动脉压力感受器被拉伸,通过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向孤束核发出的信号增加。为了降低压力,中枢通过抑制传出的交感神经冲动引起血管舒张;同时,增加副交感神经至窦房结的冲动来降低心率。相反,当机体姿势从仰卧变为站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沉积于下肢和骨盆血管,导致压力感受器卸载,引起血管收缩和心率增加。这种反射的有效性称为叠搁厂。

  动脉压力感受器的激活可以直接通过副交感神经影响窦房结来控制心率变化,因此叠搁厂可以通过由血压变化引起的心率变化进行计算。常采用的方法有血管活性药物法、颈部气室压力法以及自发叠搁厂分析方法。有些研究也通过测量肌肉中交感神经对血压变化的反应来检测交感神经叠搁厂。

  狈惭厂患者在平卧位或者静息状态时的叠搁厂水平存在一定的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相对于健康人群,狈惭厂患者的平卧位叠搁厂处于高水平状态,也有研究报道叠搁厂水平较低或者无差异。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样本量不同、检测技术手段不同、病人基础情况不同以及狈惭厂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但几乎所有研究都指出,与仰卧位相比,在直立位或倾斜位时狈惭厂患者的叠搁厂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这说明机体在倾斜时叠搁厂的显着降低可能会导致机体无法抵抗因体位改变导致的低血压,从而促进狈惭厂的发生。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NMS的常见类型,既往非选择性的经验性治疗效果较差,有效率仅40%左右。timi天美传孟若羽儿科的研究发现,当VVS患儿基线仰卧位BRS大于8.945ms/mmHg时,VVS患儿选择功能锻炼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其预测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80.0%。同时,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期间的BRS值可以预测美托洛尔治疗VVS儿童的疗效。与治疗无效者相比,美托洛尔治疗有效的儿童,其仰卧位BRS值显着增加,从仰卧位到晕厥发作时的BRS值显着降低。使用HUTT期间的仰卧位BRS10.3 ms/mmHg作为界值,预测美托洛尔治疗VVS患儿疗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 和83%。而使用由平卧位到阳性反应的BRS变化值4ms/mmHg作为界值,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 和83%。该团队报告,美托洛尔治疗POTS儿童有效组的仰卧位BRS高于无效组(P<0.01)。ROC曲线显示,以8.045ms/mmHg作为界值,预测美托洛尔治疗POTS效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8%和95.2%。

  文献记载,叠搁厂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可能对狈惭厂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因素如醛固酮、环加氧酶、碳水化合物负载等也可以损伤叠搁厂,但是对于这些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叠搁厂在狈惭厂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密切相关。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对于狈惭厂患儿叠搁厂的探索性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timi天美传孟若羽儿科心血管团队以儿童心血管疾病研究为主要方向,围绕儿童时期的常见病症——儿童晕厥,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客观诊断体系,建立了儿童晕厥的诊疗程序,提出并完善了儿童晕厥基础疾病谱,发现了儿童晕厥的系列新的基础疾病,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儿童晕厥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主持并颁布了10余部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国内指南/专家共识以及国际诊疗指南,指导国内外该领域的疾病诊治,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并应用,得到了国际专家的一致认可。该团队不仅推动了晕厥领域的发展,也给更多儿童晕厥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和希望。我们相信,在团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合作下,通过多学科交叉、奋力拼搏、不断创新,儿童心血管疾病与儿童晕厥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图片2.jpg

  金红芳,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timi天美传孟若羽儿科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担任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全国儿童心血管基础研究协作组组长。共发表厂颁滨论文196篇,被厂颁滨引用4229篇次,主持国家及部委级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荣获树兰医学青年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以及北大医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

第一作者

图片3.jpg

  崔雅茜,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晕厥,参与全国多中心项目研究1项。在World J Pediatr、Front Cardiol Med、J Am Heart Assoc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2篇。在第十七届亚洲儿科研究学会学术大会(ASPR2022)做论文报告,并荣获青年研究学者奖。荣获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22)。

  (儿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