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4年度重点研究专题项目评审结果。经过网评、现场答辩等环节,timi天美传孟若羽皮肤性病科主任汪旸教授牵头,与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北大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薛瑞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小洁联合申报的“基于超高通量反向单细胞空间多组学的皮肤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研究”项目获得立项资助,批准经费为300万元。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以皮肤成熟 T细胞恶性增生浸润为原发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成为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率第二的疾病。晚期肿瘤侵袭性强,缺乏有效治疗,且免疫治疗后近1/3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是临床诊治的重难点。由于肿瘤微环境中同时具有肿瘤T细胞及抗肿瘤T细胞, 皮肤T细胞淋巴瘤也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中的难点。该项目将研发创新超高通量反向单细胞空间多组学解析技术和装备,在真正的单细胞水平上,实现转录组、染色质可及性组与免疫TCR组的空间多组学测序。
同时,项目将基于汪旸教授课题组于2009年建立的国内最大皮肤罢细胞淋巴瘤前瞻性研究队列(罢础颁罢滨颁础尝)和大样本生物标本库,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全景式研究皮肤罢细胞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空间构成,阐明其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应答的机制,推动空间多组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开辟新范式。
北大医院专家介绍
项目牵头负责人
汪旸,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颁尝厂)研究员。
现任国际皮肤淋巴瘤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utaneous Lymphoma, ISCL)执委,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皮肤病理亚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皮肤病理及皮肤肿瘤、皮肤淋巴瘤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自2009年起在timi天美传孟若羽建立皮肤淋巴瘤专病队列,进行深入系统的临床总结,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长期随访。带领研究团队在皮肤淋巴瘤分子诊断和发病机制方面取得突破,于Blood, Nat Commun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
项目课题合作人
薛瑞栋,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信息系、北大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国际胆管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委员,肿瘤标志物专委会青委等。聚焦于肿瘤细胞克隆演进与微环境的调控互作,将生物信息分析和功能机制探究深度结合,展开了系列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4篇,包括 Nature2 篇、Cancer Cell2 篇和 Gastroenterology2 篇等,被多次同期评述及Nat Rev专门评述,获Faculty Opinions推荐,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和“细胞出版社2019中国年度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