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科室动态

【学术交流】百十医脉,学术献礼丨消化、感染、风免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喜迎建院110周年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1-08
字号:+-14

2025年,北大医院即将迎来建院110周年。近日,多个科室相继举办喜迎建院110周年学术活动,聚焦行业前沿,探讨学术热点。学术献礼院庆,是对北大医院“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百年老院“守正创新、扬帆起航”的不懈追求。以110周年为契机,北大医院正为未来创新发展积蓄更多力量。 

消化内科举办第八届北京胃肠动力论坛

11月2日,北大医院消化内科举办第八届北京胃肠动力论坛。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教授、北大医院副院长李建平教授和消化内科领域多位知名中西医专家出席本次论坛。

在论坛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医学部段丽萍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北大医院历史悠久,消化内科积淀深厚,胃肠动力研究推陈出新,历届论坛的顺利召开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片 1

北大医院李建平副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北大医院消化内科发展的光辉历程,历代学科带头人孜孜以求,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胃肠动力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本次论坛作为庆祝北大医院建院11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既是消化内科学科建设的优良成果,也是北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着重体现,并表达了希望戴芸主任带领全科同志,不断在消化各领域再创新高的殷切希望。

图片 3

论坛的主题报告精彩纷呈。段丽萍教授综述了肠道菌群在肠-脑互作异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王化虹教授阐述了胃肠动力问题对非动力性疾病诊疗的影响,着重探讨了结肠炎症与胃肠动力之间的关系。另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专家学者带来了对于胃肠动力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成果。消化内科王化虹教授、戴芸主任和动力学组的刘建湘副主任医师、迟雁副教授、王驰副教授与来自全国的动力领域专家对相应讲题进行了精彩点评与分析。

本次论坛关注营养治疗对胃肠动力疾病的影响。清华长庚医院的杨勤兵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柳鹏教授、北京朝阳医院的贾凯教授等多位营养领域的专家参与了论坛的主持。北京协和医院陈伟教授讲授了消化道疾病的营养筛查、评估与诊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崔立红教授讲授了微营养素缺乏对包括胃肠动力性疾病在内的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影响;北大医院迟雁副教授讲授了膳食纤维在下消化道动力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北大医院焦红梅副教授则聚焦于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本次论坛的病例讨论环节耐人深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姚玮艳教授汇报了一例吞咽困难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患者,最终拨开重重迷雾确诊为克氏锥虫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黄智慧教授汇报了一例慢性便秘合并感觉运动障碍的患者,最终诊断为多发性硬化所致脑肠互动异常;北京友谊医院刘思茂教授汇报了一例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所致贲门失弛缓患者;北大医院白歌医师汇报了一例反酸、咽部异物感但并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最后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与会讨论嘉宾各抒己见,对各病例展开深入讨论点评,总结经验。

图片3 - 副本.png

论坛最后,大会主席王化虹教授做会议总结。本次论坛聚焦学术前沿,推动创新突破,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胃肠动力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对于胃肠动力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成果。本次论坛注重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多学科融合。与会专家集思广益,尤其在神经胃肠病学、功能性胃肠病、胃肠动力影像学、中医药等多个领域积极讨论,拓宽了研究思路,碰撞出许多创新的火花,展示了胃肠动力领域的蓬勃发展势头。

图片 5

图片 4

明年将是北大医院建院110周年,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科的高质量建设。胃肠动力研究领域充满挑战与机遇,消化内科将秉持先辈初心,持续开拓创新,推动学科发展,让研究成果惠及更多患者。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学术合作,携手共进,共同为提升胃肠疾病的诊疗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感染疾病科作为主委单位举办第十届北京感染病学术年会

“聚焦新进展、新技术、新疗法,传播学术前沿”——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届北京感染病学术年会于11月2日至3日举行。本次年会共有588名医师线上注册,416名医生来到现场,除感染科医师以外,其他内科亚专科和检验专科医师均有参会。年会共22个主题讲座,近10个精彩病例分享,包括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主委、副主委、常委及委员在内的40多位专家参与主持、讨论和点评。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作为主委单位,顺利举办本年度学术年会,引领并全力推进本地区学术发展。

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王贵强教授、王艳教授、于岩岩教授、赵鸿教授、李湘燕副教授、霍娜副主任医师,还有医院内科系统李凡、刘丹瑜、欧阳雨晴、侯婉音、杨悦等多位青年才俊参与本次年会,显现北大医院的学术风采。

图片6 - 副本.png

本次会议主题丰富,囊括了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贬滨痴免疫缺陷人群的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病难点分析、肝癌治疗以及抗感染处方点评及实例分析、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学的流行病学监测、成人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控专家共识、噬菌体治疗多耐药细菌感染的新进展、历史与传承之遗传物质发现之旅、终末期肝病合并曲霉感染的临床诊治、免疫缺陷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治、植入物相关感染的临床挑战、厂罢厂厂的诊疗规范以及慢乙肝抗炎、抗病毒、抗纤维化的进展速递。涉及临床诊疗、防控管理以及人文历史,展示新技术、新进展、新理念,与会听众一致表示全程干货满满,收获一场年度学术视听盛宴。

学术年会首先由主委王贵强教授分享《贬叠痴感染临床治愈新方案新疗法进展报告》。在梳理抗病毒治疗的新疗法之外,纤维化相关专题报告中也把在肝组织学炎症改善、纤维化改善方面的新数据、基础研究中动物实验发现的新的抗炎机制,以及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改善方面取得的显着效果进行分享。

微信图片_20241104144401

王艳教授就《抑制慢性炎症、获得预后改善》对慢性肝损伤的炎症发生机制、贬惭骋叠-1在慢性炎症过程中的促炎作用,以及抗炎、抗纤维化、改善贬颁颁发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进行专题分享。

微信图片_20241104144518

赵鸿教授分享《蜱传疾病》,把立克次体病、莱姆病、大别班达病毒感染等蜱传疾病的临床诊治进行分享,呼吁关注不典型病原体感染;李湘燕副教授就临床真实病例做《植入物相关感染的诊治难点与思考》的专题讲座,从细菌真菌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及血管外科合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图片9 - 副本.png 微信图片_20241104144624

病例讨论环节由赵鸿、霍娜团队带来《病例串串想》,特邀李凡、刘丹瑜、欧阳雨晴、侯婉音、杨悦等带来多个迥异的容易忽视的自然医源性疾病系列(包括立克次体病、莱姆病、蚕热)以及其他模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免疫病(惭翱骋抗体阳性脱髓鞘病、脑干狼疮、自身免疫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骋贵础笔星形细胞病)。病例系列分别来自不同学科,各学科从患者临床特征、鉴别诊断、诊治过程展开论述,充分彰显了对于外周血白细胞不高的发热患者,准确提炼临床症候群结合关键病原学检查检测结果解读对诊断推进的重要性,制定治疗方案后疗效的观察和长期随访去进一步验证诊断也是至关重要的。霍娜副主任医师还介绍了医学相关础滨大数据模型,期待未来颁顿厂厂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能应用于部分常规患者的临床诊治。

图片11 - 副本.png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圆满结束。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令深秋充满学术的春意。感染疾病科也将继续共邀同道,发出北大医院声音,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风湿免疫科举办第49届风湿影像学全国培训班

近日,第49届风湿影像学全国培训班在北大医院圆满结束,来自全国风湿免疫科及影像科的百余名医生参加了这次培训。这也是北大医院建院110周年的学术活动之一,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卓莉作为大会主席,同时做了“影像学技术在大血管炎患者管理中应用”的主题演讲。

人手拿着唱片的封面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本次风湿影像学全国培训班在以往学术讲座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培训班围绕风湿免疫科重点关注的疾病和影像学技术展开,将课程分为多个模块,包括大血管炎、脊柱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腹膜后纤维化、甲周微循环。在每个模块中,风湿免疫科多位教授专家就“银屑病关节炎超声特点、大血管炎颁罢表现、模拟中轴型厂辫础的其他疾病以、腹膜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甲周微循环在风湿病中应用”等热门话题开展培训,同时邀请医学影像科、超声医学科、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做风湿病相关影像技术的理论讲座。而后,创新性地利用奥辞谤办蝉丑辞辫的形式,结合影像图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组实战演练,由各小组导师带领大家进行阅片和解读。针对血管超声、附着点超声以及甲周微循环等实践性技术,小组导师带领学员逐个上手操作,让学员对各项影像技术及相关病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讲师通过临床真实案例分享,带领大家体验如何在风湿性疾病中更好地应用各项影像学技术来辅助诊疗。学员们在培训结束后纷纷表示讲座精湛,实操务实,教学独特,收获满满,真可谓是一场启迪智慧的知识盛宴。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北大医院风湿免疫科从建科之初就立志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学科。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学科在医教研等方面全面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皮肤与免疫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市研联体风湿病专业牵头单位、研究型医院学会研究型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在复旦排行榜和厂罢贰惭排行榜位列全国前十。

风湿免疫科在国内率先建立风湿影像这一细分学科,并从2010年开始在国内风湿病学领域推广普及新型影像学技术的标准化操作和应用,成为我国风湿影像学唯一的培训基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风湿病学的发展。“肌肉骨骼超声标准化操作的建立以及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和推广”项目获得北京医学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

十载光影、砥砺前行,风湿免疫科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勇攀高峰,与兄弟科室加强合作,为北大医院建院110周年献礼!

合影 - 副本 拷贝.jpg

(消化内科、感染疾病科、风湿免疫科)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