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过“搭桥”,也都听说过“人工心脏”,但当这两个治疗放在一个人身上,您是不是也觉得不可思议?
近日,timi天美传孟若羽心脏外科牵头,联合多学科团队,为一例冠心病、严重叁支病变、陈旧性心梗、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完成了我院首例冠脉搭桥联合长期左室辅助装置(俗称人工心脏)的植入手术,并顺利出院。这一突破性的手术,就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危重症心脏病治疗的新程。
一颗千疮百孔的心脏
就在刚刚进入蛇年之际,心脏外科王进主任的门诊来了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反复出现心慌、胸闷等心衰症状,近两年来被反复胸痛折磨,当地医院冠脉造影显示:冠心病、冠状动脉叁支主要血管狭窄程度均超过90%,而药物保守治疗效果甚微。来我院接受全面检查后,多次心脏彩超提示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始终在23%-27%之间;心脏增强惭搁滨射血分数不到15%;笔贰罢-颁罢显示广泛严重缺血,尚有部分存活心肌;6分钟步行试验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发现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肺功能下降。
这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脏!心功能极差,早已无法正常泵血,一旦发生急性心衰或恶性心律失常,生命便会在瞬间戛然而止......
这种情况下,还能有什么治疗方案呢?
【科普时间】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冠脉搭桥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有效且能确保远期预后良好的首选手段,但对于终末期的心衰患者,单纯搭桥风险极高。
心脏移植是以往大多数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终选择。众所周知,供体问题是最大的困难,也是目前最困扰医患双方的社会和伦理问题。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许多患者等不到心脏移植的那一天。另外抗排异药物价格不菲,对于长期失去劳动能力的心衰患者家庭来说无法承担。
器官移植供需不平衡,供体短缺严重
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手术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效果有限,而LVAD(左心辅助装置)手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根据INTERMACS 2023 年的数据显示,82.3%的LVAD被用于心衰患者的长期治疗,成为终末期心衰治疗的重要选择。
最后的选择
老先生既往药物治疗效果差,冠脉造影显示,他的冠状动脉病变极为弥漫,管腔很细,桥血管的流量可能提高不明显,改善心肌血供的作用有限。强行单纯搭桥手术的话,围手术期需要冒极大的风险,患者极有可能挺不过手术创伤这一关。
剩下的只有左心辅助装置植入,也就是俗称的人工心脏了。根据目前的检查结果,患者具有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术的指征。
经过王进主任带领心脏外科团队反复研讨,认为冠状动脉搭桥联合左心室辅助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最为有利。为保证患者安全,2月6日,心脏外科与医务处、医保处、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临床营养科、康复医学科等部门开展院内多学科会诊,为老先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和全方位支持,确保围术期安全。2月7日,北大医院惭顿罢团队联合外院专家团队,再次就手术及围术期治疗方案的各个细节逐一展开讨论,确保万无一失,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王进主任作为我院心脏外科主任和北大医学部心血管外科学系主任,拥有着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严格把控手术适应症、精心多次组织全院项目启动会及协调多学科会诊,全程亲力亲为,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术前谈话时,王进主任亲自跟患者鼓励道:“明天醒来,你就是钢铁侠!”。
本次手术,团队选用了新一代长期型人工心脏贰痴础-笔耻濒蝉补谤?,这种人工心脏拥有强劲动力和功率冗余,峰值流量高达 20L/min,充分满足患者日常机体灌注的需求;其强脉动性更是一大亮点,可以帮助室间隔运动,辅助右心工作,有效降低右心衰发生风险。
新一代长期型人工心脏贰痴础-笔耻濒蝉补谤?
手术当天,团队成员凭借着默契的配合和高超的技术,每一步,都确保精准无比;每一针,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
冠脉搭桥联合长期左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术后胸片
“一个字:爽!”
在心脏外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悉心护理下,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平稳,恢复状况良好。手术次日晨,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清醒。后顺利拔管,术后两周复查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罢别颈肠丑)高达57.8%,已达正常范围,意味着患者心脏功能已稳步回归正常轨道。
在病房内散步锻炼时,患者看到王进主任分享了感受:“一个字:爽!”这不仅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更是对医护人员深深的信任与感激。
手术的成功是临床医学的胜利,病房里更体现了人性的温度。患者术后在心脏外科监护室里依次经历了元宵节和他自己的生日,心脏外科医护团队悄悄策划了一场特殊的庆生。2月15日,当生日蛋糕被轻轻推入监护室,患者看到这一幕哽咽了,泪水与笑容交织的画面让在场所有人动容。王晓月护士长说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更是你的重生之日!”
术后3周,患者的整体康复状况良好,达到了出院的标准。医护团队深知,出院只是新生活的起点,而非医疗旅程的终点。出院前夕,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康复培训,内容涵盖日常护理的要点,如伤口的清洁与护理;饮食调理的技巧,如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恢复;药物管理的规范,如按时服用抗排斥和抗凝药物的重要性;以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如监测心脏功能和人工心脏的运行情况等。
终于,患者在家人陪伴下,满心欢喜地踏出了医院的大门,踏上了回家的路。曾经不堪重负的心脏,如今重新找回了活力与节奏。从此不再被病痛无情地侵扰,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在宣告着新生!
患者与心脏外科人工心脏专业术后管理团队合影留念
本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心脏外科的牵头专家团队,以及本院和外院专家团队。他们包括体外循环师团队、麻醉科张鸿主任医师、手术室姜鲁平护士长、心血管内科杨颖医师和刘琳医师,以及心脏外科监护室信维强医师、王晓月护士长带领的监护室和病房全体护理团队。他们就像是经验丰富的船长、舵手和海员,在手术治疗以及重症监护、术后康复的“惊涛骇浪”中,共同引领着团队驶向成功的彼岸。他们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充满热情,不断追求治疗效果的最大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手术过程还得到了院领导的关心,姜辉书记和杨尹默院长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杨院长亲临病房探望患者,详细询问诊疗过程,为患者的康复感到欣慰,同时给予心脏外科团队充分的肯定,并希望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心脏外科医教研各方面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至此,心脏外科又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危重症心脏病事业拼图,也再次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和百十院庆增光添彩,并将继续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勇攀高峰,为更多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