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北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军教授团队完成了人工耳蜗植入体纳入国家集采并进入北京市医保报销范围后的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人工耳蜗技术在医保政策支持下进一步普及,为更多听力障碍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仅是北大医院在耳科领域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医疗政策惠及百姓的生动实践。
据王军教授介绍,过去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费用较高,许多患者因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今年3月,人工耳蜗植入体被纳入国家集采范围,并进入北京市医保报销目录。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幅降低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随着集采政策的落地和医保报销的支持,更多听力障碍患者将有机会通过手术重获听力。
患者情况复杂,团队精心准备
本次手术的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因长期失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患者不仅听力完全丧失多年,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且血压、血糖控制不佳,这为手术增加了难度和风险。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降低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的风险,王军教授团队在患者入院后,为其进行了全面的术前检查,并针对其血糖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节和控制。经过多学科协作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患者身体状况达到手术要求,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正在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观察和护理。
接下来,患者将等待人工耳蜗的开机调试,这一过程将帮助患者逐步适应并恢复听力功能。患者家属表示对手术效果充满期待,并感谢王军教授团队的精湛医术和悉心照料。
人工耳蜗植入:重获听力的希望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通过手术植入耳内,能够帮助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患者恢复听力。对于失聪的患者来说,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回有声世界的重要途径。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让患者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也为更多类似病情的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人工耳蜗工作示意图
专家呼吁关注听力健康
王军教授表示,听力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社会交往造成深远影响。她呼吁公众重视听力健康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