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临床故事】70余天生死博弈!北大医院多学科合作救治顽固性休克危重患者

来源: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发布时间:2025-04-0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在守护生命战场上,每一场与死神的较量都是对医护人员技术与毅力的考验。

  脓毒症是全球重症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近日,timi天美传孟若羽重症医学科联合多学科团队,在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辅助下,成功救治了一名39岁突发颈深部间隙感染、脓毒症、难治性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再次展现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卓越实力。

  一场与死神的赛跑,70多天的生死博弈,虽然艰难漫长,但每一步都向着希望。

突发重症,命悬一线

  患者李先生,39岁,来京出差过程中突发左侧耳后肿胀、高热,辗转京外京内多家医院予抗感染、切开引流效果欠佳,持续高热不退,后就诊于我院急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颈部颁罢的检查怀疑咽后多间隙脓肿,凝血功能显着异常,当天值班的高华为副主任医师、扈希昊医生为患者紧急做了“全麻气管切开术+咽后脓肿切开术”。然而,术后李先生病情仍在进展,术后的5小时内仍高热接近40℃,且炎症指标显着升高、伴有明显的低血压,血氧也在进行性下降,扈大夫立即联系重症医学科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患者病情继续恶化,感染急剧加重,持续高热不退,血炎症指标显着升高,血中反应感染的指标“降钙素原”甚至大于上限,检测不出!

  患者出现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顽固性休克、脓毒症心肌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昏迷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反映器官损伤的SOFA评分高达22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APACHE II评分高达31分,预测病死率高达83.56%,李先生生命危在旦夕!

各尽所能,全力救治

  面对迅速进展恶化的病情,重症医学科迅速启动了多学科协作(惭顿罢)救治机制。在医务处的积极协调下,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疾病科、血液科、输血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组成救治团队,短时间内进行了两次全院会诊,共同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重症医学科值班二线医生谢旻副主任医师在李双玲主任的指导下,积极留取病原学证据,加强抗感染治疗,充分液体复苏、联合多种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等;由于患者难治性休克,近乎极量的升压和强心药物难以维持循环,多器官功能损伤同时合并有急性肾损伤,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第一时间启动杂合式强化血液净化治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使用可以吸附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新型高吸附型滤器、新型细胞因子吸附柱进行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治疗等;患者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心肌病合并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重症医学科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留置有创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时根据床旁重症超声密切监测循环和其他器官功能变化。

图片6.jpg

患者进行杂合式强化血液净化治疗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同时,多学科临床科室也为患者救治竭尽所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扈医生在刘俊秀主任等的指导下每日床旁查看患者,予伤口进行换药、引流、镜检,密切观察原发病情况;感染疾病科李湘燕、郑波主任医师针对患者感染情况提出了抗生素方案的优化;肾脏内科徐大民副主任医师对于强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完全支持,并且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针对癫痫发作,神经内科魏路华医生考虑脓毒症脑病、药物相关脑病可能,建议积极抗感染基础上予抗癫痫治疗,同时进行脑电监测、保护脑功能;患者心脏弥漫性收缩功能减低,心血管内科陈尔冬副主任医师结合病情考虑脓毒症心肌病可能,建议积极抗感染、抗休克、强心治疗,必要时可行贰颁惭翱治疗;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凝血功能逐步恶化,血液内科王文生主任医师建议目前由于各脏器出血风险极高危,需要积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治疗,尽快改善凝血功能;在康复医学科王荣丽主任和王晨昊技师的支持下,对患者开始了早期“医康护”一体化重症康复治疗。

峰回路转,迎接新生

  在重症医学科李双玲主任带领下,值班医师陈凯笙主治医师、谢旻副主任医师、周炜杰主治医师轮番接力,护理团队在袁翠科护士长及王芳护士长带领下齐心协作,积极做好强化血液净化治疗、胸部物理治疗护理、镇静镇痛护理等。经过积极的救治,令大家欣慰的是,患者的炎症指标开始下降了,血管活性药物也逐渐减量,病情趋向好转。

  经过长达11周的全力救治,李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8周的床旁血滤治疗,让感染状况得到控制,心功能、肾功能逐步恢复并完全脱离血滤,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癫痫未再发作,并且在康复科和护理团队的协助下,进行早期呼吸训练、肢体活动康复、神经肌肉电刺激,用了将近6周的时间,患者成功脱离了呼吸机,从最初无法在床上坐立到可以在病房内自由行走,直至转出重症医学科,进入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患者在重症医学科病房内进行康复训练

  令人欣喜的是,李先生在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后,已经完全可以下地活动行走,出院并逐步回归正常生活。近日,李先生和家人再次来到医院,感谢北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各个科室对他的救治以及精心照护,“是北大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们的专业和敬业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患者康复出院后返院感谢医护人员,重获新生

  李先生的成功救治和康复,是北大医院创造的众多生命奇迹的一个缩影。生命奇迹的背后,是以重症医学科为平台,各学科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术,用仁爱之心,用责任和担当,共同浇筑起的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图片11.jpg

多学科病例复盘现场

  为了持续提升医护人员的能力,促进多学科间交流与合作,近日重症医学科与多学科专家们进行了该例患者的病例复盘,旨在更好的优化医疗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未来,医院将继续在多学科协作和急危重症救治领域深耕,不断采用新理念和新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