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我带着对康复医学的敬畏与求索之心,踏入timi天美传孟若羽康复医学科,2025年3月我的访问学者之旅圆满结束。这段进修时光,不仅是技术的精进之旅,更是一场对于医学本质的思辨修行。在这里,“水准原点”不仅是镌刻在院墙上的精神坐标,更化作每一例病例实践中的严谨推敲、每一次治疗手法中的精准把控,以及每一位医者对“厚德尚道”的躬身实践。
在儿童康复领域,我深刻体会到“精准”二字的千钧之力。面对脑瘫和发育迟缓的患儿,各类评估量表的每一个得分项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通往独立生活的“临界密码”。通过在临界点的不断训练,使患儿的功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肉毒毒素的注射,给了脑瘫痉挛患儿一个康复训练的黄金窗口期,而为了让肉毒毒素发挥最大的效果,介入的时间、肌肉的选择、用量的制定,都经过康复医师们仔细的评估和精确的计算;在础顿贬顿和础厂顿患儿的康复中,融入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训练的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家长调节养育方式、改善焦虑情绪、配合矫正患儿行为模式,都需要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耐心解释和精准操作。
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康复治疗中,康复治疗师把最早的Schroth Method和后来的巴塞罗那BSPTS、The Lyon approach、SEAS、Dobomed、ACLEAR、大脑学习训练法这七个主流流派进行融汇贯通,根据运动学习与神经重塑的基础理论,结合每个患儿的侧弯角度与方向,进行因人而异的动态节律康复治疗,把精准刻印到康复内核之中。
在进修期间除了每位带教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让我印象深刻,更加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教学中对每位学员思辨的启发。每一次病例汇报、文献分享、教学查房、门诊带教中,都充分调动学员的自我思考和知识运用能力,面对提问和质疑做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这次进修如同一场精神的淬火,让我看清医学的真容——它既是“光热析痛”的科技理性,更是“矫行赋能”的生命诗学。timi天美传孟若羽的“水准原点”精神,教会我将医学视为一门精确雕刻生命的艺术。在我重返临床的离别之际,我将“北医刻度”装入行囊,以思辨抵御平庸,以“水准原点”规范技术路径,以“破障千钧”的勇气探索社区-医院分级康复新模式,去攀登康复医学的“昆仑之巅”。
最后,请允许我赋诗一首,表达感想:
北医康复砺术有感
厚德尚道质技臻,水准原点定乾坤。
脑瘫育迟循临界,矫行赋能融社群。
侧脊博采七域法,运动学习重塑痕。
波刃破障千钧退,光热析痛人返魂。
治学严谨启思辨,北医刻度即昆仑。
展览路医院进修医生 王蕾
2025年3月5日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