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timi天美传孟若羽第二住院部二病房住院期间深受医护人员的亲切关怀和照顾,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不见好转已丧失信心才来到北大医院。由于刘梅林等几位主任不辞辛苦,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终于找出病因妥善治疗。第二天就立竿见影走起路来,步伐轻盈,再也不喘了,使我重新焕发了青春。”这是一封来自81岁患者的感谢信中的一段话。信中,老人用优美的字迹描述了自己从“疾病缠身”到“重拾希望”的历程,而这段历程的背后,是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团队日复一日的专业诊疗与温暖守护。
纸短情长:细节见真情
在老龄化社会的浪潮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复杂——多病共存、多重用药、身心脆弱……如何让银龄群体“老有所医、医有所靠”?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用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给出了答案:以“全人、全程、全队”为核心,用医学的温度与精度,守护每一段“夕阳人生”。
专业为基:多病共治,打造老年健康“守护盾”
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迭加。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自1990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综合评估、多病共治”的理念,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症,形成了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的解决方案。
1.精准评估,破解“多病共存”难题
科室引入老年综合评估(CGA), 开设“老年衰弱门诊”,结合多学科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从疾病、营养、认知、心理等多维度为患者“精准画像”。一位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感慨:“在这里,医生不仅治我的病,更懂我的难。”
2.多学科协作(惭顿罢),让治疗更高效
由心血管、呼吸、消化、重症医学、中医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为复杂病例提供“一站式”诊疗方案。例如,针对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团队通过床旁血滤、呼吸机支持与营养管理协同干预,成功将救治率提升至国内领先水平。
人文为魂:从“治病”到“疗心”的温暖跨越
在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医疗的边界不止于生理治愈,更延伸至心灵的抚慰。
1.细节之处见温情
科室特别设置“适老式病房”,配备无障碍设施与紧急呼叫系统,减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护士团队每日以“晨间问候”开启诊疗,用耐心倾听化解焦虑情绪。一位家属留言:“这里的医生会蹲下来和老人说话,连病房的绿植都透着生机。”
2.身心并重,点亮“生命余晖”
针对老年抑郁、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科室联合神经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开展个性化疏导。一位曾因脑梗后遗症陷入抑郁的老人,在医护团队的鼓励下重拾绘画爱好,他说:“这里治好了我的病,也找回了我的笑容。”
使命为擎:引领中国老年医学的“北大医院担当”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单位、老年医学博士点及国家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始终肩负双重使命:既是患者健康的“守门人”,更是行业发展的“领跑者”。
1.科研创新,定义行业标准
科室牵头制定“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口服抗栓药物相关消化道损伤防治专家共识”、“女性心血管病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绝经期女性血脂管理专家共识”“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专家建议”、“女性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建议”、“女性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女性冠状动脉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等多项专家共识,推动老年医学规范化发展。
2.人才培养,播撒希望火种
从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到国际学术交流,科室累计为全国输送数百名专业人才。一名进修医生在结业时写道:“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一封感谢信,承载着患者最朴素的感激;一份医者初心,诠释着“健康中国”的深层内涵。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用专业与温度,书写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时代篇章——这里不仅是疾病的终点,更是尊严与希望的起点。
(老年病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