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前线照顾着病患,我在后方守护共同的家园——麻醉科抗疫行动
我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武汉已有月余,前方不断传来消息:第一天接管病区收治患者的,首战告捷;医疗队过集体生日,温馨团结;临时党支部召开支部会议,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前方的同事们,隐去了超时值班湿透的汗水,隐去了深夜收治大批新转运病人的艰难,留给我们的都是坚强的身影和阳光的笑脸!但后方的我们,依旧牵挂着,翘首企盼着……
麻醉科在2003年抗击非典战斗中,就曾抽调10余名医护人员进驻一线,发热门诊、急诊留观和小汤山医院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身影。这次新冠抗疫战斗紧急拉响征战命令的时候,科室医护人员积极报名,在第一时间就形成了应急梯队医护名单,随时等候战斗的号令。
2月7日,我院派出第叁批“百人天团”增援前线共同战“疫”。在这一批名单中,就包括麻醉科郭超和于坤。他们的日常工作是负责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监护管理,既有重症监护的工作经验,又有极强的应变能力。不仅熟练掌握输液抽血这些常规技术,还可以协助抢救复苏、管理呼吸机等危重症患者管理。
性格嘎嘣脆的于坤
于坤护士是一名年轻的党员,一名警察家属。当接到出征的命令时,她二话没说,就开始整理行装。她的爱人也担负着艰巨的执勤任务,但是当护士长问到家里有没有困难、孩子怎么办时,她总说“不用担心,老人会帮忙,上小学的儿子好像一下就长大了,变得懂事了”。出发的时候,送行的领导和姐妹们都湿润了眼眶,她只淡定地说:“大家放心,一定平安回来。没有什么更多的话,就是责任与义务!”
在他们到达的第二天,新启动的重症病房就一次收治了45名危重症患者,他们繁重而忙碌的战“疫”生活就这么开始了:
一天四班,每班6个小时,说不准是哪个时间工作,哪个时间睡觉,不仅考验工作素质,也同时考验身体素质,一有空余时间,她就抓紧锻炼起来。哈哈,做平板支撑的照片不用露脸大家也知道,这一定是爱健身的美坤没错啦!知道她的皮肤嫩,爱保养,后方的同事们赶紧把口罩护目镜勒痕压疮的面部护理攻略给她发过去。
虽然于坤总说自己就是普通一员,每天的工作和平常区别不大,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其实我们知道隔离病房的日常操作非常繁琐,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生活不能自理,给无创通气病人喂水喂饭,情理排泄物,都是极度耗费体力的工作。哪里像她所说的那样轻描淡写……
在疫情一线,最可爱的人是深知感染风险和严重性而仍然义无反顾的医护人员。全国人民在为逆行的白衣天使们感动着,而白衣天使们,也在为各行各业坚守在抗疫斗争中的人们感动着。感控同事监督队员们穿戴防护,一班一班地把他们送入病房,工作时间是她们的两倍,于坤心存感激;后勤同事细致安排起居饮食,厨师们千方百计调剂饮食,于坤心存感恩;班车司机为了最快发车,避免大家等候,任何一个时间班点,哪怕是午夜,也等候在车旁,于坤心存感念……在武汉,每一个志愿者,都为着同一个目的,倾尽全力,做好自己!
不急不躁的郭超
31岁的主管护师郭超,来麻醉科之前曾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过5年。征战新冠疫情的集结号吹响后,他当仁不让第一批报名上了前线。他的爱人是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护士,平常工作也非常忙,疫情期间需要白班夜班倒,没有休息时间;孩子只有叁岁半,全靠爷爷奶奶在照顾。但这些都没有让他有丝毫犹豫……
郭超的性格沉稳持重,工作办事绝不含糊,乐于助人,是可以信赖的大哥。作为第一拨进入病房的护理人员,调试机器、铺排病床、摆放器材,任何体力活他都亲力亲为。郭超业务强、体力好、为人耐心和周到,在重症病房勇挑小组长重任,负责护理组内最重的病人,并在年轻同志有问题时积极负责解决和协调。在疫情的第一线,从没有听他说过压力和辛苦,但是原本就偏瘦的他,上了前线两个星期体重愣是掉了六七斤,他笑说“省得减肥了!”
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换来患者的康复,看着痊愈的患者出院,就是最大的欣慰。
麻醉科在北京的同事们,虽未处一线,但亦未曾放松,经常进行防护流程的培训和演练,面对急症病人,尽可能做好积极的防护,把人员和环境的暴露感染风险降到最低。而留守的麻醉科护理姐妹们积极支援重症监护病房,弥补滨颁鲍因人员驰援武汉而紧张的局面,维持滨颁鲍运营轮班。
你们在前方奋勇于对抗新冠,我们在后方一起守护好麻醉科与重症监护病房的家园!愿疫情早点结束,盼望着你们平安凯旋!你们的后方有家人的期盼,有同事们的支持,有兄弟姐妹们的加油!致敬最可爱的你们!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