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院刊院报>> 2021年9月 第17期>> 正文

教书育人与教学相长——来自临床一线教师的心声

作者:尹玲 来源:妇产科 发布时间:2021-09-29

  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作为一名医者与师者双重称谓的资深妇产科医生,回想着自己从医为师叁十余年的经历,感慨与欣慰、压力与动力、信心与决心交织在脑海。9月4日下午站在医学部逸夫楼208教室的讲台上,为2019级1班60位同学授课的场景,历历在目、跃然眼前。同学们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渴求新知识的凝眉思考、课后交流的积极踊跃,让我再次感受到作为一名师者肩上的责任,督促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去传道授业解惑。

担师者责任

  作为医学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十分感谢领导的信任,把本学期开学第一周第一堂临床课交给我来讲。按照先前的培养方案,2019级八年制医学生在本学年处于学习基础课阶段。为了让学生们更快进入医者角色,医学部尝试在本轮教学改革中采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解剖课为例,8月31日周二上午由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老师讲授“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位置和形态”,9月4日下午的接续课程为“结合临床的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由叁家教学医院的叁位老师同时给叁个班180名同学分叁个教室授课,要求教师结合妇科内镜视频来讲解,统一课件、集体备课。9月4日这堂课所用的课件是大家集思广益之后的第11个版本,医学部老师的专注与敬业略见一斑。

  医学部十分重视本轮教学改革,各位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整体布局、重点把控,在紧凑的日程中顺利完成了顶层设计。作为一线教师,我从8月17日起被拉入139人的“生殖系统教学改革授课群”,之后的半个月内,除了完成每周约200人次的门诊、大小20台手术的繁忙临床工作之后,我的时间几乎全部都用来备课,对这次授课也充满了期待。事实也让我非常欣慰,课堂上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积极的提问和答疑,以及当晚20余位同学发来的微信反馈,都在证明着这两周多时间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演精彩课堂

  因为是新的授课模式,我除了思想上重视、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大量准备资料之外,还是有些紧张,担心自己的讲课风格不能被这些00后学生们所接受。为此,我主动请教了我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李海潮。基于多年管理教学工作、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经验,他十分诚恳地告诉我:“这些新时代的青年,我是把他们当成大人、青年学者来对待。”并且宽慰我说:“不必担心,您可以自由选择,平等对话或者循循善诱都可以。”有了他的经验分享和真诚鼓励,还有集体备课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的谆谆嘱托,我的顾虑减少了。之后我广泛征求身边年轻医生的意见,甚至跟我搭台的麻醉师,都被我提问了:“还记得老师讲过的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课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做好课前准备后,我自信地走上了讲台。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重点突出地给同学们讲解了解剖与临床疾病的重要关系,强调了学好解剖课的重要性,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临床课程和妇产科专业的兴趣。学生们盼望着早日进入临床来见习和实习、早日走上临床医生的岗位、早日成为一名神圣的医者,承接起北大医学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重担。

  在大家的热烈反响中,两个小时的授课顺利结束了,课堂效果非常好,超出了我的想象,这让我喜不自禁、无比欢畅!之前两周多的紧张、焦虑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瞬间烟消云散,心情豁然开朗!

盼同学成长

  在此,特别感谢2019级1班全体同学的认真听讲和现场与我互动!感谢学习委员陶子豪和风趣幽默的康昕同学,课前帮我拷贝课件和视频,并及时分享给大家;感谢孙爱民班长的上传下达,让我课后及时得到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做好下一节“子宫肌瘤”的备课;感谢几位漂亮女生课间针对讲课中提到的多毛、多囊卵巢与婚育问题与我深入探讨;感谢张咏白同学结合卫生法学与我交流助产技术、无痛分娩等社会现象,让我听到了年轻一代的真实想法,也希望他们早日来中国无痛分娩的发源地——北大医院,现场感受无痛分娩开展的情况;最后,把我最诚挚的感谢送给青春靓丽的孙竹筠同学,因为看到我携带的教具有些重量,她主动要求帮我拎着手提袋,护送并陪伴着我步出医学部校园直至马路对面的停车场,一路上的交流对话,让我切身感受到她的礼貌周全、她的温柔大方和她对家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认知。

  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这群年轻的北大医学生、未来的医生、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没有代沟、没有隔阂、没有陌生,就像老一辈医学部老师们爱我们那样,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想要把全身心的热爱都奉献给他们,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分享对医学部的感恩与信任。我坚信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革,老师们盼望学生早日成才的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同学们发愤图强、认真学习的传统是不会改变的,而且,经历了这次在医学部校园的现场授课,我甘愿今后更多地陪伴北大医学生成长,助力他们学业进步,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医学部的培养。

拼无悔青春

  大学毕业之后,尽管一直在附属医院工作,但重返母校校园的时光随着年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此次教学改革把大部分分散在各临床医学院的课程安排在校园来讲授,也给我提供了再回母校的机会。医学部校园还是当年那般“玲珑精巧”,进入西南门之后,熟悉的马路虽不宽敞,但是两旁植被茂盛,直直地通往教学楼,迎面而过的年轻学子手持书本、肩背书包,自信而明媚,让我恍然回到了大学时代。回首往事,近40年光阴在“门诊-手术-查房-带教-讲课-出差”的往往复复之中悄然而过,转眼间以至华发染鬓、体态风韵之年。从医30多年来,一直牢记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地做一名厚道的北大医学人,勤勤恳恳地行医、执教,不辱“为教育而生,以育人为本”的北大医院人之称号,收获了患者的信任、学生的尊重和同行的认可,如今再回校园,感慨之余更是无悔!

  忆往昔匆匆岁月、看今朝莘莘学子!新时代的年轻人,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超强,颇值得我们刮目相看与赞赏!相信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让这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年轻人,经风雨、见彩虹,早日茁壮成长!

  祝愿百年医学部教学相长、门丁兴旺、源远流长!

  期盼北大医学教学改革独树一帜、旗开得胜、不负众望!

(妇产科 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