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院刊院报>> 2022年3月 第3期>> 正文

一流服务,实力保障,拼出非凡冬奥

作者: 来源:冬奥保障医疗队 发布时间:2022-03-09

  北京冬奥会已接近尾声了,作为timi天美传孟若羽(下称“北大医院”)冬奥保障医疗队参与保障的场馆,首都体育馆见证了许多冬奥高光时刻:2月5日,中国队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成功夺冠,摘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首金;2月11日,荷兰选手舒尔廷在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2月14日,中国选手王诗玥、柳鑫宇刷新了中国冰舞在冬奥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运动员们能够在赛场上突破自我、刷新世界纪录,不仅得益于良好的场馆建设、世界一流的冰面,也因为他们背后有出色的医疗保障团队,为运动员及其团队提供赛前、赛中、赛后的全方位医疗服务,助力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

冬奥赛场做起了健康科普、远程会诊

  您以为医疗保障队员们都是承接运动中的紧急摔伤吗?其实远远不止这些。首都体育馆进入大闭环后,各医疗站接诊了很多皮肤病患者。医疗服务团队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后,联系了北大医院皮肤科,在冬奥赛场上做起了健康科普,皮肤科的医护们为冬奥健儿制作了《你的皮肤痒吗?》科普小贴士,并建立北大医院远程会诊机制,邀请皮肤病专家进行诊疗。

第6页-24.jpg

北大医院制作的健康小贴士

  李航主任接到邀请后,立刻与闭环内的医疗团队连线,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仔细观察皮肤情况,给出了治疗建议。有个外籍患者湿疹严重,皮肤已出现剥落渗血,他担心与中国医生交流有障碍,特地找来了随团翻译,没想到北大医院的专家直接用英语与他交流。他表示,中国的冬奥医疗保障团队真的做到了高质量、国际化的医疗服务。闭环期间,医疗服务团队共接诊皮肤类疾病患者18例,其中7例启动了北大医院皮肤科远程会诊,经过诊治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

第7页-30.jpg

皮肤性病科主任李航对患者进行线上问诊

“送医上门”,赛场内外体现大国人文

  作为国际盛事,冬奥会吸引了超过8200名媒体工作人员参会。冬奥医疗团队不但为运动员提供医疗保障,也要为闭环内的其他工作人员,包括媒体工作者提供医疗服务。2月11日,首都体育馆一名俄罗斯籍翱叠厂(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媒体工作人员出现身体不适,由于没有通行权限,她无法前往闭环内任何一个医疗站就诊。收到求助后,我方运动员医疗站的王荣丽、郭稳稳两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送医上门”,在做好防护情况下,主动携带医疗物资到达翱叠厂工作区域,就地为该名媒体工作人员进行诊疗。

第7页-29.jpg

媒体工作人员在翱叠厂工作区域工作

  在层层防护下跨越大半个场馆,王荣丽和郭稳稳的贴身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但她们仍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检查,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她们表示,“这么多人,肯定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但经过前期的训练,我们可以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我方规范地诊疗和热情的服务,俄罗斯籍患者终于放下心来,露出笑容,在场的其他媒体工作者也对我方医疗人员这次跨区域出诊竖起了大拇指。

第7页-28.jpg

我方医护人员对俄罗斯籍患者进行问诊

亲自动手制作冰块,为冬奥再出一份力

  医疗保障是我们的工作之本,但除此之外,队员们还承担了很多背后的工作默默助力奥运,比如“制作冰块”。冰块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常用品,适合于运动员关节、肌肉等的放松以及运动损伤早期治疗。

  由于在首都体育馆闭环内相关领域,并未设置专门的制冰机器,也就没有现成的冰块。为了让运动员更安全舒适地备赛参赛,队员们决定亲自动手为运动员们制冰。他们利用闭环内有限的设备,克服种种不便,从灌注、冷冻、收集到最后的分装,制作出了符合运动员需求的冰块。制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手动将冰块倒出模具并分装,往往分装两叁袋冰手就冻得没有知觉,但他们说:“这都不算事儿,关键是让运动员能保持最佳状态,安全出战,赛出成绩。”

第7页-27.jpg

医疗队员在收集、分装冰块

  制冰成了他们每天都要完成的“打卡”工作,赛事期间他们制作了上百袋冰块,保证了各参赛队队员的即刻用冰需求,获得各队队医的一致好评。冰块是凉的,但医疗保障团队的服务是暖的。

第7页-26.jpg

队员们自制的冰块

  精彩奥运,荣耀共享!魅力非凡的冬奥赛事仍在进行,首都体育馆也将在一流团队的保障支持下见证更多荣光。冬奥医疗团队中的北大医院的领队表示,“你们尽管在赛场放手一搏,我们为你们保驾护航!祝中国奥运健儿们虎虎生威,勇敢追梦,再创佳绩,为国争光!”

第8页-32.jpg

  (冬奥保障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