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院刊院报>> 2018年5月 第6期>> 正文

儿科大力发展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作者:高洁 来源:儿科 发布时间:2018-05-04

  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和治疗作用,近年来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相当广泛,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及其微创治疗的先进性也已得到验证。儿科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能够提升儿科呼吸专业的临床诊治水平,其中某些介入技术还是呼吸领域的标志性技术。

  为了更好地守护儿童健康,进一步扩大学科影响力及社会品牌效应,北大医院儿科着眼于大力支持及发展支气管镜及介入诊疗技术。进入2018年以来,北大医院儿科呼吸专业开展的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叶乐平教授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已顺利完成多例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

  叶乐平教授于2017年底作为引进人才来到北大医院儿科工作,担任儿科呼吸专业组组长。此前,她首次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儿童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罢叠狈础),在支气管镜综合介入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及技术优势。2018年1月以来,叶教授带领团队承担了儿科呼吸专业门诊及病房工作、儿科呼吸专业疑难病例会诊、哮喘等慢性疾病随访等多项工作,并顺利完成近30例儿童支气管镜诊断及治疗操作。

  一例3岁的线粒体病女童,因呼吸肌无力,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肺炎、肺不张和呼吸衰竭。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儿开始出现肺不张、脓毒症和意识障碍等严重威胁生命的情况,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持续呼吸机机械通气。在病情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叶教授及其团队先后两次为她进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清理气道内大量黏痰并冲洗后,不张的肺叶完全复张,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一例反复发热、咳嗽1年的7岁男童,在儿科支气管镜检查时发现大量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塑型性支气管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支气管镜取出这种内源性异物,并配合支气管灌洗,解除气道梗阻。如果采用儿科惯常使用的4尘尘直径支气管镜进行治疗操作,受限于支气管镜的直径及吸力,患儿需要在支气管镜下进行反复的灌洗,效果可能不理想,手术的操作时间也将明显延长。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叶教授巧用5.9尘尘直径的支气管镜,恰到好处地完成治疗,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避免了长时间的反复灌洗、静脉全麻等可能导致的一系列潜在风险。

1.jpg

  未来,依托北大医院的综合学科优势,儿科呼吸专业还将与兄弟学科开展多学科合作,逐步探索并建立儿科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诊治技术平台、感染和呼吸危重症救治平台、呼吸慢病(儿童哮喘)诊治平台、间质性肺疾病及疑难病诊治平台等多个亚专科临床诊疗平台。本专业还将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逐渐提高学科影响力,力争创造儿科呼吸专业和儿科介入呼吸病学的“水准原点”,守护中国儿童的健康。

  【信息链接】叶乐平教授个人介绍

  叶乐平,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大医院儿科呼吸专业组组长,擅长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支气管哮喘等的诊治;同时擅长于儿科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在儿童重症肺炎、肺不张、纵隔及肺门病变、气道发育畸形、支气管结核及间质性肺疾病等的诊治,研究领域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同时率先开展环境毒理对发育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担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精准医学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儿科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