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院刊院报>> 2018年5月 第7期>> 正文

脚踏实地 志存高远

作者: 来源:护理部 发布时间:2018-05-11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3月12日下午,timi天美传孟若羽一年一度的护理工作研讨会在门诊多功能厅举行。北大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潘义生,院长助理、医务处处长王平、党院办主任张静、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李六亿、工会常务副主席戴悦、团委书记冉梦龙、药剂科副主任刘立新、总务处副处长杨斌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护理部主任丁炎明,副主任刘霞、穆莉,主任助理、党支部书记邓俊及全院科护士长、护士长、后备护士长及护理骨干200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护理部刘霞副主任主持。

  丁炎明主任首先做了护理工作报告。丁主任的报告围绕2017年护理工作“顺应医改,护、教、研、管协同发展,打造学术型一流护理学科”的指导思想展开,从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回顾盘点。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各职能处室的鼎力相助以及各临床科室的通力协作下,全院护士敬业奉献、锐意进取,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成绩,丁主任表达了对大家的感谢。展望2018年,丁主任提出围绕“深刻领会爱心浇灌生命之花的护理精髓,打造充满人文情怀专业品质的优质护理”的指导思想,落实各项护理工作,护理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服务临床一线的角色,另一方面要持续引领护理学科的发展。具体来说,临床护理方面,结构面、过程面、结果面都有相应的工作重点,继续关注患者体验和护理安全,围绕“精细管理,聚焦问题”,加强已有工作薄弱环节以及患者关注项目的管理,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教学方面,秉承人文情怀专业品质的理念,既有宏观的护理教学远期规划,又有落地的教学任务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并且以服务临床为宗旨设计了多个培训专项;护理科研方面,关注科研产出,建立科研活动全程辅导、督促的工作机制;护理管理方面,坚持以护士为中心,创新性开展思政管理、人才培养、磁性团队建设、护理信息化等工作。

  接着,潘义生书记进行讲话。潘书记首先对丁主任的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她充满自信的汇报源于北大医院护理团队一年来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并风趣幽默地用“漂亮、嘴甜、厚道、努力”概括了北大医院护理人的特点,表示今后医院会更加关心护士群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护理队伍在医院发展中的角色地位,赢得了在场护士们的阵阵掌声。潘书记在讲话中再一次诠释了北大医院护理工作“爱心浇灌,生命之花”的人文真谛,并将“一病一品,十大举措”的科学理念形象地比喻成助力北大医院护理学科腾飞的一对“隐性翅膀”,指引着今后工作发展的方向,也期待着北大医院护理有更大的格局与担当,未来成为护理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接着,潘书记分享了在北大医院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对医院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他回望了医院百年历程,明确了北大医院的历史方位,同时置身于新时代,立足战略的角度审视过去和未来,解读了国家、北大、北医、北大医院的战略规划,希望每一位北大医院护理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走向卓越,将北大医院建设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表彰环节。今年除了对2017年护理质量管理优秀护理单元、“美化环境”标杆病房、“一病一品”标杆病房进行表彰以外,还特别增设了“最佳突破奖”和“最佳风范奖”,以鼓励在护理学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团队和个人,以及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心浇灌,生命之花”护理真谛的典型人物。潘书记及各位嘉宾领导为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颁奖。

  本次会议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分组研讨的环节,由护理部副主任刘霞、穆莉,主任助理、党支部书记邓俊分别召集叁个小组围绕如何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如何提升护士满意度、如何提升护理学术水平叁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位参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深入研讨、共谋发展,汇聚力量,凝聚人心。代表叁个小组汇报的大内科科护士长曹立云、大外科科护士长王玉英、儿科科护士长蒙景雯也将各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与大家共同分享,反映了广大临床一线护士的心声,归纳了对于医院护理学科未来发展的建议,传递了对于未来发展满满的信心。护理部下一步将对此做梳理归纳,形成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工作方案。

  一年之计在于春,本次护理工作会议是对北大医院护理学科发展前景的一次系统思考和深刻剖析,是对护理发展定位的一次精准把握和长远谋划,更是对护理未来走向的一次方向指引和智能导航。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护理部)

SM%ZOTG6TY5%CJH(P$64LPG.jpg

护理质量管理优秀护理单元

3.jpg

护理质量管理优秀诊区

4.jpg

美化环境标杆病房

5.jpg

一病一品标杆病房

7.jpg

最佳风范奖

6.jpg

最佳突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