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仅从疼痛这两个字的字面意义上理解:表达躯体不适的谓之“疼”,表达内心不愉快的谓之“痛”。所以疼痛两字,既表达躯体的痛苦,又能表达心理的痛苦。
疼痛不可忍耐,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疼痛的分类有几种方式,可以按照发生的时间、疼痛的性质或疼痛的部位来分。按照时间来分,可分为急性疼痛(发生3个月内的疼痛)和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按照疼痛的性质分类,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按照疼痛部位来分,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疼痛,如头痛、颈痛、胸痛、腰痛、腿痛、足跟痛等等。
到疼痛科就诊的患者中,主要可以分为叁大类:骨关节痛(包括与骨科相关的疼痛,如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痛等)、神经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叁叉神经痛)、癌痛(包括难治性疼痛)。
疼痛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其中中重度疼痛可影响睡眠。不管疼痛程度如何,只要出现疼痛都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因为出现疼痛症状是身体发出了信号或者警告。在门诊曾经遇到一些病人,出现轻微疼痛时不重视,自己在家里忍着,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轻微的疼痛一直发展到重度疼痛(痛得睡不着觉),到医院做检查才发现已经是癌症晚期,出现了骨转移或其他脏器转移等,引起重度疼痛才得以确诊。因此,出现疼痛需要及时就诊,要尽快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癌痛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得了癌症肯定会疼,忍痛是美德。
正确理解: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力;选择理想的药物并正确地使用,80%以上的疼痛患者都可以无痛;疼痛必须得到治疗,而且要规范化地治疗。
误区二:叁阶梯用药就是将药物分为叁个阶梯,疼痛病人不管疼痛强度,一律从一阶梯开始用药。
正确的理解:疼痛评估是规范化用药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病人疼痛的强度选择理想的药物。
误区叁:疼痛的强度应该由医生决定,不能轻易相信病人的主诉。
正确理解: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因人而异;医生一定要规范地使用疼痛的评分,相信病人的感受,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理。
疼痛程度的评分
误区四:疼痛得到缓解即可,没有必要达到无痛。
正确理解:理想的疼痛治疗是让疼痛患者无痛(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所以医生需要不断地对疼痛进行评估,调整用药的剂量,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误区五:病人疼的时候给药,不疼的时候不用给药。
正确理解:按时给药是一条不容违反的原则。即按照不同药物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误区六:只有剧烈的疼痛才能使用阿片类药物,使用时尽量要有限度。
正确理解:当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时即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只要疼痛到达一定强度,越早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就越低,而且耐药的时间会越长;如果将阿片类药物放到最后使用,剂量可能非常大,且耐药性出现快。
误区七:使用非阿片类药物会更安全。
正确理解: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肝、肾、血小板的危害大,有封顶效应;阿片类药物可以长期使用,无器官毒性,无封顶效应;口服吗啡的最大剂量:国外3500尘驳,国内2100尘驳。
误区八:阿片类药物的副反应大,用起来很麻烦。
正确理解:副反应多出现于用药初期,除便秘外,大多是暂时的、可耐受的;对此进行积极的预防,可以减轻或避免;非阿片类止痛药物也有不良反应。
误区九:长期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
正确理解:奥贬翱已用“药物依赖性”代替“成瘾性”;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血药浓度较快上升的药物易出现“成瘾性”;较稳定的血药浓度可降低发生“成瘾性”的风险。
误区十:肺部疾病的病人不能使用阿片类药物。
正确理解:肺部疾病是外周性病变;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是药物的中枢作用,仅发生在过量用药;疼痛是呼吸抑制最好的拮抗剂。
安全止痛,合理用药
止痛药里很多都是毒麻药,那如何避免药用滥用甚至危害社会呢?针对毒麻药管控,国家和医院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我们医院的具体作法是,一方面在疼痛门诊不能开出强阿片类药物的针剂,另一方面就是开强阿片类药物时,首先需要建立门诊大病历。门诊大病历中有疾病诊断证明、知情同意书、患者本人和取药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强阿片药物在开具时要用红处方,经过药学部审核后才能交费取药。这样做是为了留下档案,防止强阿片类药物的滥用。而需要针剂镇痛的患者只能在急诊室注射,而且离开时必须把空药瓶留下。但是长期需要强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患者(多以癌痛为主),原则上是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时用外用贴剂。
(麻醉科 刘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