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荣誉殿堂】喜讯!杨尹默教授等同志荣获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

来源:工会 发布时间:2023-05-3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近日,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推荐结果公布。我院杨尹默教授荣获“教书育人先锋”、党院办邓俊荣获“管理育人先锋”、宣传中心史楠荣获“服务育人先锋”。

  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先锋”评选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工会主办,旨在全市教育系统范围内选树一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在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叁位“育人先锋”,听听他们在各自领域坚守奋斗的故事……

“教书育人先锋”:杨尹默

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儒医师者育人于行

未标题-1.jpg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杨尹默老师同时拥有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治病救人、教书育人是他的两项使命。作为医生,他培养青年医师成长为合格的外科医生;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亲自进入实验室,躬身探索,带领博士生攻克科学技术难题;作为医院管理者,他带领附属医院医学生在疫情来袭的危难时刻完成临床学习;作为胰腺外科学术带头人,他撰写胰腺外科诊疗指南、建立中国人胰腺癌大数据,为青年胰腺外科医生发展提供平台、指明道路。在以上所有的角色中,他都承担了一位老师的角色,为他的学生树立了高大的形象。他倡导医德医风,无论寒暑坚持365天不间断每日到病房查房,让病人安心让家属放心;他躬身示范,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的师者风范;他注重合作交流,提携后辈,为胰腺外科发展提供了助力。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医德传承,立德树人

  在团队医生眼里,杨尹默老师是一位以身作则,事必躬亲,言传身教的严师。

  杨尹默老师自博士毕业后从事胰腺外科工作30余年,潜心研究胰腺良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胰腺癌号称“癌中之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过程需要精湛的技艺,以刀尖在大血管上起舞,患者术后恢复过程如履薄冰,一旦并发症发生,病情可能急转直下,需要紧急干预。

  杨老师无论节假日,以身作则,带领胰腺外科团队365天不间断每日查房床旁看病人,亲自在床旁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细致入微的观察术后患者的引流液性状变化,敏锐察觉潜在问题,及时微调治疗方案。患者术后恢复期不能禁食,杨老师亲自根据患者胃液、引流液、尿液量精确调节输液容量。在胰腺癌患者的眼中,每天见到主刀医生在床旁忙前忙后,心中就有了莫大的安全感。每当患者出现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无论多黑的深夜,杨老师总会从家中及时赶赴病房,指挥抢救,亲眼证实介入医生介入止血操作,安慰家属才放心回家。付出终有回报,叁十多岁胰腺癌肝转移的年轻妈妈五年无瘤生存,二十多岁重症胰腺炎小伙子在滨颁鲍2个月的生死历程,半年滴米未进的复杂胰管结石术后饮食恢复如常,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并作为罕见案例发表在学术期刊,获得了患者和学界的肯定。

  在医疗团队眼中,苦行僧式的医疗行为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传统。鹏程万里之志需要脚踏实地之功,正是这周末、假日清晨的每次查房,带来了患者的信任,带来了家属的感动,对患者真切的关心以及对医疗全心全意的付出最终转化成了患者千里而来的奔赴。杨老师亲自培养临床硕士及博士研究生40余名,学生们带着杨老师临床工作中以身作则,一切为病人的医德作风奔赴五湖四海,在全国多家医院成长为中坚力量。

  2、笔耕不辍,追求真理;强基求实,创新育人

  在研究生眼里,杨尹默老师是一位热心基础研究,追求疾病真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导师。

  杨老师常说,外科医生要能拿得起刀,握得了笔,既要做好临床工作,也要重视基础研究。杨老师在青年医生时代就怀着探究真理的热情,在九十年代暨奔赴胰腺外科圣地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开展胰腺癌基础研究工作,并于访学期间在老牌基础医学杂志《cancer research》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回国后,他要求在读研究生不停留于临床诊疗工作,要做好基础研究。他先后主持八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4篇,其中SCI收录44篇,累计影响因子207.921分。

  即使取得如此成果,他仍会亲自和研究生探究实验细节。在一位临床博士的解剖学研究陷入困境之时,在炎热的夏天,他亲自带学生连续两周去福尔马林气味刺鼻的解剖室,弓身在解剖床上解剖2例婴儿和7例成人标本,探寻胰腺发育过程消失的系膜结构,证实了胰腺系膜概念在解剖学和外科学上的差异。详实精美的解剖资料一经发表,获审稿人赞美为艺术般的研究,相关成果为学术界后续胰腺癌全系膜切除提供理论依据。

  杨老师提倡医生与科学家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疾病真理。他积极为肝胆胰、乳腺外科等多个团队的研究生联络中科院等知名院校的基础研究合作机会,让临床医学生带着临床问题、临床资料去找科学家一起解决,大大增加了临床医生的科研产出和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纳米包载药物、液体活检技术、组学分析等多种新技术相继应用到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价和诊疗监测中,在近5年两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3、潜心育医,因疫而新;战疫前线,师者先行

  在医学生眼里,杨尹默老师是勇于担当,保护学生的良师。

  杨老师曾在医院主管教学工作,与一届又一届医学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他提倡教学革新,推进了笔叠尝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医疗课堂现状,提高了医疗教学质量。在紧张抗疫过程中,杨老师在院长的工作岗位上带领医院承担起抗击疫情的社会使命。抗疫后期,疫情来势汹汹,急诊、发热门诊、呼吸病房等高危岗位患者骤增、医疗人员压力巨大,而教学医院的一线医生很多由住院医生、规培医生等医学生组成,面对疫情,医学生们难免出现了焦虑、紧张的心理。杨老师在院内呼吁,高危岗位一线医生由在职员工承担,尚未毕业的医学生撤到非高危医疗岗位。外科、妇科、内科等高年资医师纷纷前往急诊、发热门诊、核酸采集等一线工作岗位轮班。这举措一方面解除了医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让所有医学生感受到了前辈医生面对疫情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给医学生生动的展现了中国医生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倘若未来再次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一批成长为栋梁的医学生必能传承医疗传统,扛起为人民、为社会奉献的重任。

  4、因势而新,育人于行;家国情怀,科教复兴

  在国内胰腺外科医生眼里,杨尹默老师是因势而新、勇于创新的新儒师。

  大学无涯,新时代外科医生的要求不断变化,要有“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专业本领,更要有“攻坚克难,引领创新”的全球科研视角。在这个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今天,杨老师呼吁优秀的外科医生要做学者型外科医生,要做研究型外科医生,他鼓励中轻年医生要基于中国患者疾病数据建立诊疗规范,外科医生要配合基础医学科学家一起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和医疗技术,青年医生要勇于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杨老师担任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副组长,他亲自执笔,领导胰腺学组委员撰写了《中国胰腺癌诊疗指南》,为基层医院胰腺癌治疗提供了诊疗规范。依托学会,他组织国内头部胰腺中心建立中国胰腺癌症医疗大数据库,已纳入了万余例胰腺癌患者,为中国人群胰腺癌治疗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基于此数据库大量对中国胰腺癌患者预后因素,复发风险,手术并发症处理的研究得以发表,为医疗实践提供了依据。他鼓励青年医生去国际平台交流成果,从韩国釜山的肝胆胰外科会议到美国胰腺病协会的中国之夜,胰腺学组的中青年医生报告了最新的成果,发出了中国声音。他慷慨的提供医疗数据为兄弟单位的多中心研究添砖加瓦,精心制作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体尾切除的手术录像给中华外科杂志作为医学继续教育内容供青年胰腺医生学习。在毕业答辩季,他积极参与全国多个大型胰腺中心研究生答辩工作。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叁尺讲台,关乎未来。杨尹默老师有传统的儒师之风,言传身教,坚守医德,同时具备广阔的视野,怀操家国情怀,推动医院和学科的发展。他旺盛的精力,事必躬亲的态度,知行合一的精神,使学生、同事、同行谈到他无不亲切地称一声——杨老师!

“管理育人先锋”:邓俊

启智润心管理育人 踔厉奋发创新育才

【荣誉殿堂】2 邓俊.jpg

  邓俊始终坚持思想引领,将精品活动作为思政教育载体,将抗疫担当作为精神动力,探索行政管理改革,推动行政管理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创新育人方法,助力专业成长,为国家培养专家型人才,落实专业管理育人;坚持专研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术帮扶交流和业务指导,全国数万余名护理工作者受益,探索学术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先锋”:史楠

用心服务医学生成长

【荣誉殿堂】3 史楠.jpg

  史楠从脱贫攻坚的挂职副县长,到立德树人的学生辅导员,再到医院的宣传中心主任……变化的是工作岗位,是角色和身份,不变的是他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热情,是他对医学生“走心”的关爱。“服务育人”,重在细节、重在真诚、重在陪伴。史楠用心对待每一名医学生,关注他们的特长,引领他们鼓起前行的勇气,收获自己内心的成长。

  让我们致敬他们!他们身上展现了北大医院人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希望全体教职工把榜样力量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以德立身、以德育人,热爱岗位,热爱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奔跑前行,踔厉奋发,为医院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工会)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