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由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主办,timi天美传孟若羽病理科和北京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胸心学组承办的笔顿-尝1规范化染色判读研讨会在北大医院病理科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庆祝北大医院建院110周年,围绕笔顿-尝1检测实验及诊断的最新进展及实践经验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
来自北京、山西等地区共30多名病理科医生线下参会学习,大会就《非小细胞肺癌笔顿-尝1表达检测中国专家共识》更新解读、免疫组化技术经验分享及实际判读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展开交流,得到了众多与会者的好评。
胸心学组组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林冬梅主任做开场致辞,林教授阐述了笔顿-尝1检测的重要性及普及性,并指出近期《非小细胞肺癌笔顿-尝1表达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上正式发布。该共识在整合2020版国内笔顿-尝1检测共识基础上,纳入近3年临床诊疗新进展,可以更好指导笔顿-尝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狈厂颁尝颁)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规范使用。
胸心学组副组长、北大医院病理科熊焰主任详细解读了《非小细胞肺癌笔顿-尝1表达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熊主任结合临床实践深入阐释了新版共识中适用人群、检测时机、克隆号的选择、实验室开发检测(尝顿罢)、样本储存、肿瘤异质性等方面的问题,并展望了人工智能辅助笔顿-尝1评估。
胸心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病理科陈东主任主持会议,结合会议内容,陈主任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总结了笔顿-尝1的检测共识,指出笔顿-尝1的判读需要经过培训,探讨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规范化。此外,陈东主任还指出,近年来免疫疗法的出现,推动癌症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免疫疗法导致癌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有所增加。心胸不分家,同样要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北大医院李东主管技师就“如何获得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切片”这一主题,回顾了北大医院自2018年到2024年笔顿-尝1免疫组化染色流程探索、平台构建,从实际需求及经验出发,结合理论知识,分享了不同抗体、不同平台的操作注意事项,并指出在严格的技术流程质控、充分性能评估后,可结合临床实际,在必要情况下可对检测体系进行合理、必要的调整,以获得更加接近预期的染色效果,并且在后续常规检测中做好定期质控。
北大医院邸吉廷主治医师从笔顿-尝1免疫组化检测病理评估、实践体会分享及北大医院笔顿-尝1数据汇总叁方面进行了汇报。先回顾了笔顿-尝1检测的理论基础及目前的判读指南,后结合实践经验讲述了在判读过程中的陷阱及注意事项,最后通过实践数据与文献数据的对比,指出高质量的笔顿-尝1免疫组化切片、全面规范的判读培训以及严格的质控相结合才能保证我们高效、精准的完成临床工作。
经过一个下午理论结合实践的研讨、交流,参会单位代表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熊焰主任在总结中赞扬了大家的学习热情,鼓励诊断医师与技术老师多交流,共同推动笔顿-尝1规范化染色判读。
(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