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我和北大医院的故事丨母亲、我与北大医院的一生缘

作者:郭晓蕙 来源:内分泌内科 发布时间:2025-02-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图片0.jpg

  今年是timi天美传孟若羽建院110周年。为凝练和传承北大医院百十年厚重历史文化,展示北大医院人的人文素养和精神面貌,医院组织开展了“我和北大医院的故事”主题征文比赛。数十篇作品,讲出了百十岁月里的传承、热爱、奉献,写出了北大医院人的坚韧、无畏、向上。

《母亲、我与北大医院的一生缘》

  1954年,我的母亲郭敏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迄今已逾70年。1982年,我毕业于同一所医学院(那时已改名为“北京医学院”),迄今已逾40年。

图片24.jpg

郭晓蕙教授与母亲郭敏

  自我记事起,母亲每天都早早上班,晚上天黑了才回家,即便是天长的夏日也是如此。那时的我,每到黄昏便在阳台上望着那些骑车归来的身影,翘首期盼着妈妈的出现,但是我盼着天没黑就吃晚饭的小心思,几乎是从未实现的奢望。

图片25.jpg

北大医院迎新春表彰联欢会舞台剧《我和我的母亲》剧照

  忘不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那天夜里,地动山摇。我家住在8层,许多人都跑出来,天亮后仍不敢回家,不敢去上班。而我的妈妈却像往常一样,依然穿着她那件黄色连衣裙,配上白色凉鞋,翩然骑上车,神情自若地去上班了。也就在那天,她加入了医疗队,匆匆赶赴唐山灾区救援了。在工作的几十年间,她参加过云南医疗队、西藏医疗队,还参加过一个我们至今都不知是哪里、去执行什么任务的医疗队,只知道条件十分艰苦,回来后头发、身上都长了虱子。但我们从未听过她诉苦喊累,家信中充满了乐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述、与团队同志们愉快相处的时光。

  渐渐地,我明白了母亲热爱她的工作,为需要她帮助的人辛勤付出,从未有任何的抱怨。儿时,我曾喜欢一个美丽活泼的幼师实习生,整天唱歌跳舞弹钢琴,带小朋友做游戏,觉得那应该是我的追求;后来看过女飞行员的电影,那英姿飒爽的形象也吸引过我……随着逐渐长大,我也看到了母亲为她热爱的事业日日努力工作,每天很晚还要读书学习、为次日的手术写方案的忙碌身影。当然我也见证了那些被母亲救治的病人对她真诚的感激,很多人甚至成了多年的朋友。

  在我心中,逐渐萌生了要成为母亲那样人的念头。要像母亲一样被人需要,受人尊敬;像母亲一样身披白甲,心系生命,为病患解除痛苦。为此,我放弃了插队招工回城的机会,当时家人非常不理解,问我为什么不愿意回城,我坚定的说:我就想上学,想学医。

  非常幸运,我在插队的3年之际,赶上了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我如愿以偿考进了父母亲的母校——北京医学院,在医疗系学习。我们这班同学用四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以往5年的学习,在校期间所有老师都是倾囊相授,而我们也是如饥似渴地学习,恨不得马上跨入临床,学以致用。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在北大医院工作已逾40年。在此期间,我从一名实习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教授,我和母亲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也曾和母亲一起在医院的科研报告会上同台报告自己的论文、科研成果,又连续数年在医院的春节联欢会上联袂演出。

图片26.jpg

  如果我们的医院是一颗参天大树,那我们则是与树干息脉相连的片片绿叶;如果救死扶伤的事业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则是激流中悄悄绽放的朵朵浪花。

  如今,北大医院即将迎来建院110周年,也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母亲、我与代代北大医院人一样,被“厚德尚道”的文化所滋养,又在守正创新中将其传承下去。

图片27.jpg

内分泌内科合影(二排右六 郭晓蕙)

  (内分泌内科 郭晓蕙)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