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专题报道

110周年院庆

【百十新程,扬帆远航】杨尹默:从“被动应变”到“主动求变”

来源:转载自健康报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图片1.png

  在timi天美传孟若羽(北大医院)院内竖立着的北京水准原点,是城市建设、市政规划等工作的参照坐标。如原点一样,北大医院始终将“做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准原点”作为发展愿景,厚医者仁术之德、尚科学创新之道,一个个瞬间定格在百十年的春夏秋冬里。“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北大医院人立足于“调结构、促增量”,在守正中知足、在破局中知不足、在超越中不知足,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逐梦星辰大海。


  北大医院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稳增量、提质量、优结构、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在提升诊疗能力、促进学科建设、改善就医体验中勇担使命,开拓创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稳增量:扩容服务能力 筑牢发展根基

  北大医院中心院区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内,面临发展空间难题,服务供给增量有限。为此,医院积极挖潜扩容,一方面,租赁周边外单位办公用房,迁出位于中心院区内的行政职能处室,将原办公用房全部改造为医疗服务用地,拓展了医疗服务面积,既往门诊量很大而就诊空间严重不足的部分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的就诊环境得以显着改善。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周末医疗“5+2”模式,全天开放周末及节假日门诊,设置夜间门诊,鼓励互联网医疗,以时间换空间,使医疗服务不再受时间、地点限制。开办大兴院区也为医院探索一院多区管理模式、规划学科布局、提升诊疗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新机遇。

  北大医院2023年门急诊人次达到历史新高,2024年门急诊服务总量首次突破400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56.56%。医疗增量也体现在住院数据上,近叁年,北大医院出院人次从8.8万增至11.9万,手术例次从3.8万增至5.6万,四级手术例次从1.1万增至近1.8万,服务供给持续增加,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

提质量:强化全程管理 锻造卓越品牌

  在关注服务数量的同时,更需注重服务质量。北大医院构建以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为导向的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将全年目标分解至月度动态监测,建立“一科一策一目标”机制,形成覆盖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叁大维度的动态监测网络。聚焦核心指标,建立“反馈—分析—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的全流程精细管理。

  在运营管理方面,北大医院积极推进从以“数据”为基础向以“数智”为抓手的转变,构建覆盖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成本控制的全维度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向纵深推进。电子病历系统实现院内诊疗信息的“直连扩面”,完成医嘱闭环管理和临床路径智能化控制。医院资源规划系统打通人力、财务、物资数据壁垒,构建业财融合的运营分析平台;供应链管理系统覆盖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精准核算耗材进销存数量金额,降低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通过数智赋能,北大医院实现了质量效率的“双提升”,发展方式向提质增效进一步转变。

优结构:瞄准需求变化 重塑发展优势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大型叁甲综合医院需要找准自身定位、瞄准需求变化,重新调整以跟上发展脚步。为此,北大医院从“被动应变”转向“主动求变”,主动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掘结构问题,积极调整优化,重塑发展优势。

  北大医院优化病组结构,综合颁惭滨(病例组合指数)、顿搁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学科发展等因素,分门别类确定病组收治策略,提升整体诊治难度与社会效益。优化住院结构,推进日间医疗,将一二级手术移入日间手术中心开展,将既往一日住院化疗的患者移入门诊化疗中心治疗,将有限的住院资源向高颁惭滨病组及四级手术患者倾斜。同步优化激励机制,激励思路由“多劳多得”向“优绩优酬”转变,设立四级手术专项绩效,鼓励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探索主诊医师带组模式,激发临床科室开展高难度诊疗的积极性。北京地区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数据显示,叁年来,北大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从43.05%提升至47.13%,四级手术占比从29.81%提升至31.99%,颁惭滨从0.99提升至1.04,在疑难危重症患者诊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促发展:强化学科人才 激活创新动能

  学科和人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北大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打破学科壁垒,构建“1+狈”学科群发展模式,形成优势学科引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诊疗新模式。精准定位学科特色,在疾病诊疗、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创建优势专科或特色专科。

  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北大医院坚持“引育并举”。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倡导“既求所有,更求所用”的人才策略。建立优秀人才全周期培养体系,资助青年人才出国访学,选拔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青年学术骨干,扩大新体制人员和博士后人员规模,重点支持青年人才承担国家级课题。着力推进教学体系转型升级,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多元化学习场景,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学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北大医院积极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以平台建设和学科交叉为抓手,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加强服务支撑,完善科研过程质控,加大学科交叉专项投入,优化转化孵育基金项目,形成多层次支持体系。加快平台建设,搭建样本资源平台、前沿技术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转化研究平台等,提升原始创新、数智医学与成果转化能力。

  北大医院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以优质医疗资源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提升。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启用以来,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增量显着。北大医院在中心院区与大兴院区间落实学科差异化、管理一体化、医疗同质化、护理垂直化、资源平台化“五化”合一,以“全院一张床”促进效率提升。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北大医院建立技术平移机制,向太原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输出专科诊疗新技术新项目;通过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开展学科建设指导,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运用远程协作平台,提供实时手术指导、疑难病例会诊等服务;推行同质化医疗质量标准和绩效考核体系,输出运营管理经验,实现从单点技术帮扶到系统能力提升的转变。

  面向新时代,北大医院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重大疾病,瞄准关键技术,力争再创新高、再攀高峰、再立新功,谱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片2.png

  (转载自健康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