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潮丨冬春时节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1月24日,北京市政协十叁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timi天美传孟若羽副院长、大内科主任李海潮做客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两会访谈》。在访谈中,李海潮回忆了援鄂的战疫岁月,提到中国经验对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借鉴意义;此外,他还从专业角度,就冬春时节如何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给出了建议。
记者: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在2021年北京两会期间推出的《两会访谈》,我是主持人刘乐楠,坐在我身旁的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李海潮委员,欢迎李委员。
李海潮: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timi天美传孟若羽的副院长李海潮,同时也是一个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的大夫。
记者:请您和大家聊一聊参加武汉抗疫的一些故事。
李海潮:我是2020年2月7号到达武汉,然后和前期到达的两组队友汇合成一个135人的医疗队,在重症病房来救治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
记者:我们都非常得感动,然后也很感谢像老师一样的医务人员。中国的抗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您觉得中国的抗疫对于世界来说有哪些借鉴意义?
李海潮: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向世界分享了抗疫经验,比方说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措施非常有效。武汉疫情非常汹涌,我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方说42000多位医护奔赴湖北、奔赴武汉去援鄂抗疫,设置了方舱医院大量收治轻症病人,建立“两山”医院分流病人,选择定点医院去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另外加强社区管理,让病人的隔离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这些抗疫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冬春时节疫情防控难度加大,我们的工作如何做得更好些?
李海潮:现在的情况跟武汉当时的情况非常不一样,进入冬季以后,我国出现了多处多点散发的情况,和气候有一定的关系。最开始时有冷链传播,后来发现一些回国人员携带的病毒出现了新变化,给防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首先我们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思想准备,仍然要遵守之前的防控措施,包括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这是我们每个人要做好的。
另外在整个地区管理的层面,我们要抓好输入的源头管理,像冷链系统、境外旅客管理、强化核酸检测等。我们现在有大数据追踪、有核酸快速检测等,以这些技术为依托,把新冠病毒的传播规律、传染强度等搞清楚,然后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科学地、更好地控制疫情了。
记者:非常感谢像李委员一样的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所做的付出和努力,也感谢李委员今天做客我们的演播室,谢谢大家。
李海潮:
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王雅贤、刘乐楠 实习记者/李典超、亓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