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相伴,我不“帕” ——北大医院帕金森病团队母亲节献礼
5月13日母亲节当天,北大医院神经内、外科专家组成的帕金森诊疗团队,为帕金森病患者精心准备了一场科普讲座,并且邀请脑起搏器术后患者到现场,为病友分享自己的就医经历和治疗体会。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团队包括神经内科孙相如主任医师、陈静副主任医师以及神经外科伊志强副主任医师,到场病友50余人。
讲座首先由孙相如主任医师发表活动致辞。孙大夫指出,帕金森是慢病,长期管理很重要,前期用药物,后期可手术,提高生活质量是目标。孙大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帕金森病发展现状及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并告诉大家帕金森病人并不孤独,不是孤军奋战,医疗工作者们会用最先进的医疗手段、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去帮助每一位病患。发言结束后,一直受孙大夫指导治疗的患者吴女士,为老专家献上一束美丽的鲜花,并送上真挚的祝福与感谢!
神经内科陈静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了帕金森病相关知识,包括惭顿厂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以及颁顿厂理念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探索。通过陈大夫讲解,病友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帕金森病的四主征、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对疾病本身有了更好的认识、了解。大家听得格外认真,每个人都给予了百分之百的专注。
神经外科伊志强副主任医师用精彩的语言描述了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的合适候选者、最佳手术时间、适应症及禁忌症等;他的讲述从入院评估到术后注意事项,内容简洁而细致。他还将手术成功的实例展现给病友,讲述了手术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让病友们更好地了解到手术并没有那么可怕,他们很容易就可以离健康更近一步。
接下来,特别受邀的两名顿叠厂术后患者与广大病友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张先生,44岁,是一名银行职员,首发症状是左下肢震颤,疾病困扰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每次病发时都会大汗淋漓,痛苦不已,药已经吃到了很大的剂量,疾病却控制得不太理想。通过内科评估和各项检查,张先生的情况适用手术治疗。术中尝试刺激时,张先生的一句话让医疗团队倍感欣慰,张先生说“太舒服了,单独吃药时从来没达到过这种效果!”张先生称顿叠厂手术是一种“神奇”的手术。他本人术前、术后的对比也充分展示了这种“神奇”的效果。张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消除了病友们对手术的恐慌,更加坚定了患友们治疗疾病的信心。
吴女士,肢体僵硬10余年,疾病使她变得消沉,几近抑郁。吴女士自己说,得病之后经常夜里睡不着觉,吃饭也咽不下去,简直是生不如死。吴女士的女儿表示,妈妈被疾病困扰得仿佛变了个人,不爱笑,不爱说话,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决定尝试手术治疗时,她说,“不管多小的手术都会有风险,就算这次手术出现意外,也要尝试一下,我想要母亲的笑脸,想要母亲重拾自信,想让她的生活变得有质量。”手术后,吴女士的症状改善得非常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久违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这对母女的讲述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病友的亲身经历分享远比医护人员的讲解更加有力,更加能使患者建立信心,积极对抗病魔。最后是答疑解惑环节,叁位专家和两位特邀嘉宾对于患友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患友们积极踊跃,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向专家们咨询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与病友们沟通病情,互相鼓劲。现场的交流温馨、有序且高效。活动结束后,很多患友意犹未尽,还有很多问题要与专家及病友们沟通。根据患友们的需求,北大医院的专家团队为大家建立了“北大医院帕金森病友群”,方便病友们咨询病情及互相沟通,大家都表示今天收获很大。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北大医院帕金森治疗团队的成员为每一位病友送上祝福,愿每一个病患都能脱离病痛,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医患同心,携手前行,在对抗帕金森的道路上,有你相伴,我不“帕”。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