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院刊院报>> 2018年9月 第18期>> 正文

孙永安:奉献雪域,青春无悔

作者:傅锦绣 来源:院党办 发布时间:2018-09-14

  质朴的圆脸,高大的身材,援藏医疗专家孙永安脸上常带笑容,他是timi天美传孟若羽神经内科党支部书记,2017年8月作为timi天美传孟若羽第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前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回望一年来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生活的日子,他感到忙碌而充实。

2018年第18期9-21.jpg

  工作忙翻,啥活儿都干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时间不长,是2015年“组团式”援藏专家前来开展支援工作后,才从内科系统中分出来独立建科。这个极为年轻的科室人才短缺,只有5名医生,病人却非常多。孙永安大夫来援藏后,很快就承担了多项工作任务,是大专家的事情要操心,小大夫的事情也要上手,出门诊、查房、讲课、会诊,参与重大抢救等,忙得翻天,基本上每周只有一天休息,其余24小时全天都“泡”在医院。这么多的工作,孙大夫样样做的出色,力争使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工作水准看齐北大医院的一流水准。

2018年第18期9-26.jpg

  孙大夫上班第一天就被西藏自治区武警医院邀请去会诊,诊断一位19岁的瘫痪武警战士,经过孙大夫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小战士很快从瘫痪状态里恢复。第一天的经历似乎预示着这之后一年里的工作之繁重,孙大夫援藏期间,不仅“扎”在了自治区人民医院,也“留”在了西藏各大医院,他承担了大量兄弟单位请求会诊和救治危重患者的工作,如脑出血脑疝、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主动脉夹层、癫痫持续状态、严重抑郁、全身多发包虫病……因出色的工作,孙大夫担任了第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首席专家,这是荣誉,更是责任。

2018年第18期9-25.jpg

  孙大夫从事的是脑血管病及记忆障碍的研究,在高原上有着很宽广的应用空间。高原地区很多人有着记忆力下降的困扰,孙大夫和当地医生一起初步总结并分析了高原地区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的患者的资料,发现这里年轻患者的脑白质病变发病率特别高,因此带领团队申报了国家级和部级两个课题,开展了痴呆检查常用量表藏语化的制定、西藏人群痴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高原脑白质病变、高原地区脑内寄生虫的发病现状等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

  花式教学,啥基础都教

  援藏专家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学科发展最有力的智力支持。孙永安大夫援藏期间,在人才培养工作上费了不少心思,变着法儿的把所学教授给当地的各级各类医生们,从怎么查体等基本功到新指南新进展等前沿知识,无论前来请教的医生有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孙大夫都无私地教授给他们。对本科室的住院医生,他手把手的传授技术和理念,重点培养他们建立独立诊断疾病的思路,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质量;对于医疗团队,他准备了疑难典型病例,穿插上最新的国内外进展知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教授,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有研究生、规培医生、进修生等,那还要从临床基本功教起,有了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新技术新进展;对于一些涉及到多学科的领域,如脑血管病急性期防治等,孙大夫还在全院范围内给其它兄弟科室的同事做讲座。

2018年第18期9-24.jpg

  孙大夫的花式带教满满当当:每周出两次专家门诊,带上学生;每周两次的专家查房,带上学生;每周一次病房的专题讲座,带上学生;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教学查房,带上学生;和北大医院的专家团队交流讨论,也带上学生……教室里,讲台上,诊室里,病床旁,到处都是传授知识和提高业务的课堂。

2018年第18期9-23.jpg

  除了带医学生,孙大夫还带着团队抓住各种时机对群众百姓进行健康宣教,因为孙大夫深知,让群众掌握保健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如脑血管病是高原的常见病,很多得了脑血管病的患者,由于缺乏保健知识,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长期瘫痪在床,甚至不能说话、不能吞咽,对患者和家庭都打击巨大。再如当地的寄生虫患病率特别高,神经内科收治了许多脑内寄生虫和体内多发寄生虫的患者,极其痛苦。孙大夫和团队走出院区,给居民、战士、学生、干部们做公益讲座,普及脑血管病的防治医学常识和保健知识,引导百姓改变生活习惯,例如不吃生肉、不喝没有煮沸过的水,减少与狗等寄生虫中间宿主的亲密接触等。他们受到了普遍欢迎,在防治寄生虫病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艰苦危险 啥苦头都吃

  来援藏之前,孙大夫就对“要吃苦,有危险”做好了思想准备。第一关就是高原反应。孙大夫身材高大,需氧量也大,高原反应也重一些,他每天需要吸氧才能入睡,入睡后睡眠质量很不好,体重也有所下降;原本血压正常,现在血压升高,需要服用降压药控制。

  除了身体不适,孙大夫的工作环境也比较差。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硬件条件也较为陈旧,忙翻天的孙大夫在学科建设、临床医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之外,还成了病房里的保安、保洁和维修工,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2018年第18期9-29.jpg

  原来,孙大夫所在的神经内科病房建筑年龄已经近四十年,房间没有暖气及空调,窗户是单层玻璃,很多地方还漏风。病房走廊是一条通风的大通道,窗户大部分时间都关不上,是冬冷夏热。而且,楼下是垃圾处理厂,天气只要暖和起来,就有很多小飞虫,夏天还有很多苍蝇。这样,孙大夫组织同事们一起打扫卫生,灭虫灭蝇。冬天则想方设法给病房里添加取暖设备保证温暖。前来住院的患者也很支持孙大夫们,每当看到他们淳朴感激的眼神,孙大夫们的疲累也化为了动力。

  医院陈旧的硬件条件并不是最艰苦的,孙大夫还经历了更为危险的事情。2017年12月,孙大夫随队去看望分布在那曲、墨脱、林芝等多地区的驻村队员,这是一个很长的路途,出发的第一天就赶了15个小时的山路,不少人因道路曲折难行而多次呕吐;在墨脱则遇上了6.9级地震,大半夜从房间里躲出来在马路上直到天亮,继续赶往林芝的时候,不断遇到山体滑坡,行走极其困难。就在赶路的时候,孙大夫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母亲突然昏迷。孙大夫刚开始认为是低血糖或者脑血管病,后来亲戚把老人送到医院后才发现是煤气中毒。儿行在外,父母有危,后果真是不敢多想,如果意外发生在晚上,或者父母两人一起发生中毒,那可能将是孙大夫一生最大的遗憾。万幸的是,意外被及时发现,援藏的儿子和在家的老人都平安无事。孙大夫的家人都非常支持他,让他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工作,频频叮嘱他:“照顾好自己!”

  回顾援藏的一年,孙大夫说,“来到西藏,是我一生的难忘回忆。我在这里的经历增加了我的阅历,收获很大;西藏人民对我的深情厚谊,将铭记于心。我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当地的老百姓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西藏人民的健康做一些绵薄贡献,青春无悔!”

(院党办 傅锦绣)